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一般工业技术论文--工程材料学论文--功能材料论文

Ca(OH)2/CaO体系热化学储热性能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35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储热技术简介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显热储能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潜热储能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热化学储能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三种储能方式的比较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热化学储能简介第17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氧化还原体系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金属氢化物体系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碳酸盐分解体系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氨分解体系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甲烷重整体系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6 无机氢氧化物体系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7 热化学储能体系小结第26-27页
    1.4 Ca(OH)_2/CaO体系研究进展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反应器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储能材料的改良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Ca(OH)_2/CaO体系的应用第31-33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目的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主要研究工作第34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二章 Ca(OH)_2/CaO体系储能实验装置及方法第35-41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35页
    2.2 实验装置第35-37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Ca(OH)_2/CaO热能储释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Ca(OH)_2/CaO反应平衡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水化/脱水循环过程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体系性能评估第39-40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1-51页
    3.1 床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水化过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脱水过程第42-43页
    3.2 循环稳定性分析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释能过程床层最高温度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摩尔反应分数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体系能量储释第45-48页
    3.3 体系循环周期第4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8-51页
第四章 空气气氛下的储能体系实验方法第51-54页
    4.1 理论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4.2 实验装置和方法第52-53页
    4.3 实验步骤第5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五章 空气气氛下体系的循环稳定性第54-67页
    5.1 空气气氛下的循环稳定性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空气气氛下的摩尔反应分数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空气气氛下的能量储释量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空气气氛下的循环周期第57-59页
    5.2 两种不同气氛下的储热性能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不同气氛下的摩尔分数差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不同气氛下储热容量的变化第61-63页
    5.3 团聚和烧结第63-6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结论与展望第67-72页
参考文献第72-85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5-87页
致谢第87-88页
附件第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制备及其自修复性能
下一篇:钌纳米粒子表面功能化:界面成键及有机催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