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3页 |
1.1 引言 | 第11-12页 |
1.2 蛋白质界面吸附的研究背景 | 第12-19页 |
1.2.1 蛋白质界面吸附的应用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2.2 蛋白质界面吸附的作用力 | 第13-15页 |
1.2.3 蛋白质界面吸附的影响因素 | 第15-16页 |
1.2.4 蛋白质界面吸附的表征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3 二硫化钼材料的研究背景 | 第19-29页 |
1.3.1 二硫化钼的结构性质 | 第20-22页 |
1.3.2 二硫化钼的制备方法 | 第22-24页 |
1.3.3 二硫化钼的应用前景 | 第24-27页 |
1.3.4 二硫化钼润湿性研究实验进展 | 第27-28页 |
1.3.5 二硫化钼的力场开发模拟进展 | 第28-29页 |
1.4 二硫化钼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| 第29-32页 |
1.4.1 二硫化钼与蛋白质作用的实验进展 | 第29-30页 |
1.4.2 二硫化钼与蛋白质作用的模拟进展 | 第30-32页 |
1.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| 第32-33页 |
第二章 溶菌酶在二硫化钼表面吸附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| 第33-44页 |
2.1 引言 | 第33-34页 |
2.2 模拟细节 | 第34-36页 |
2.2.1 蛋白质和表面模型 | 第34-36页 |
2.2.2 MD模拟细节 | 第36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6-43页 |
2.3.1 吸附取向 | 第37-38页 |
2.3.2 作用能 | 第38-40页 |
2.3.3 关键残基分析 | 第40-42页 |
2.3.4 构象稳定 | 第42-4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三章 疏水蛋白吸附于二硫化钼表面的固定机理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| 第44-56页 |
3.1 引言 | 第44-45页 |
3.2 模拟细节 | 第45-48页 |
3.2.1 蛋白质 | 第45-46页 |
3.2.2 表面模型 | 第46-47页 |
3.2.3 疏水偶极 | 第47页 |
3.2.4 MD模拟细节 | 第47-4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55页 |
3.3.1 吸附取向 | 第48-49页 |
3.3.2 作用能 | 第49-50页 |
3.3.3 关键残基分析 | 第50-52页 |
3.3.4 蛋白质构象 | 第52-54页 |
3.3.5 疏水偶极和电偶级的作用 | 第54-5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四章 糜蛋白酶在二硫化钼纳米片吸附的计算机模拟及抑制机理的探讨 | 第56-66页 |
4.1 引言 | 第56-57页 |
4.2 模拟细节 | 第57-59页 |
4.2.1 蛋白质模型 | 第57-58页 |
4.2.2 表面模型 | 第58页 |
4.2.3 MD模拟细节 | 第58-59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9-65页 |
4.3.1 吸附取向 | 第59-60页 |
4.3.2 作用能 | 第60-61页 |
4.3.3 关键残基分析 | 第61-62页 |
4.3.4 蛋白质构象 | 第62-64页 |
4.3.5 抑制机理 | 第64-6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结论 | 第66-67页 |
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8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附件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