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内容提要 | 第1-9页 |
| 第1章 前言 | 第9-19页 |
| ·引言 | 第9页 |
| ·糖尿病研究进展 | 第9-16页 |
| ·糖尿病概述 | 第9-10页 |
| ·糖尿病的诊断及症状 | 第10-11页 |
| ·糖尿病并发症 | 第11页 |
| ·糖尿病的分类 | 第11页 |
| ·Ⅱ型糖尿病致病原因 | 第11-13页 |
| ·遗传因素 | 第12页 |
| ·后天因素 | 第12-13页 |
| ·Ⅱ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现状 | 第13-16页 |
| ·可以治疗糖尿病的西药 | 第13-15页 |
| ·可以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| 第15-16页 |
| ·多糖的提取 | 第16页 |
| ·糖尿病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| 第16-18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| 第18-19页 |
| 第2章 云芝、蛹虫草的发酵条件优化和多糖的提取条件优化 | 第19-48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19-20页 |
| ·实验方法和步骤 | 第20-24页 |
| ·菌种培养方法 | 第20页 |
| ·菌种菌丝体样品的制备 | 第20-21页 |
| ·蒽酮-硫酸法测定菌丝体中总糖含量 | 第21页 |
| ·菌丝体胞内多糖得率的测定 | 第21页 |
| ·菌株发酵条件优化 | 第21-23页 |
| ·碳源种类的筛选 | 第21页 |
| ·氮源种类的筛选 | 第21页 |
| ·无机盐种类的筛选 | 第21-22页 |
| ·起始PH 值对菌株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22页 |
| ·转速对菌株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22页 |
| ·温度对菌株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22页 |
| ·培养时间对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22页 |
| ·接种量对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22-23页 |
| ·菌丝体中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| 第23页 |
| ·液料比对蛹虫草和云芝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3页 |
| ·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3页 |
| ·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23页 |
| ·响应面法对蛹虫草和云芝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优化 | 第23页 |
| ·验证实验 | 第23页 |
| ·粗多糖的纯化 | 第23-24页 |
| ·Sevage 法除蛋白 | 第23页 |
| ·多糖乙醇分级沉淀 | 第23-24页 |
| ·透析 | 第24页 |
| ·浓缩和干燥 | 第24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24-46页 |
| ·多糖含量测定的标准曲线 | 第24页 |
| ·蛹虫草发酵培养基优化 | 第24-29页 |
| ·蛹虫草培养碳源种类的筛选 | 第24-25页 |
| ·蛹虫草培养氮源种类的筛选 | 第25-26页 |
| ·蛹虫草培养无机盐种类的筛选 | 第26-27页 |
| ·发酵起始pH 对蛹虫草菌丝体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27页 |
| ·转速对蛹虫草菌丝体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| ·培养温度对蛹虫草菌丝体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28页 |
| ·培养时间对蛹虫草菌丝体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| ·接种量对蛹虫草菌丝体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29页 |
| ·云芝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| 第29-34页 |
| ·云芝培养碳源种类的筛选 | 第29-30页 |
| ·云芝培养氮源种类的筛选 | 第30-31页 |
| ·云芝培养无机盐种类的筛选 | 第31页 |
| ·发酵起始pH 对云芝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转速对云芝菌丝体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32页 |
| ·培养温度对云芝菌丝体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| ·培养时间对云芝菌丝体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33页 |
| ·接种量对云芝菌丝体多糖产率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| ·蛹虫草菌丝体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| 第34-40页 |
| ·液料比对蛹虫草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| ·提取时间对蛹虫草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35页 |
| ·温度对蛹虫草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| ·响应面法优化蛹虫草菌丝体多糖提取 | 第36-40页 |
| ·验证实验 | 第40页 |
| ·云芝菌丝体多糖提取条件的优化 | 第40-45页 |
| ·液料比对云芝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40页 |
| ·提取时间对云芝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| ·温度对云芝菌丝体多糖提取率的影响 | 第41页 |
| ·响应面法优化云芝菌丝体多糖提取 | 第41-45页 |
| ·验证实验 | 第45页 |
| ·粗多糖分离纯化 | 第45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| 第3章 云芝、蛹虫草多糖复方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| 第48-57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48-49页 |
| ·实验动物 | 第48页 |
| ·主要试剂 | 第48页 |
| ·主要仪器 | 第48-49页 |
| ·实验步骤和方法 | 第49-50页 |
| ·云芝、蛹虫草多糖急性毒性实验 | 第49页 |
| ·STZ 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的制备 | 第49-50页 |
| ·血糖测定方法 | 第50页 |
| ·云芝、蛹虫草多糖复方体内降血糖作用的研究 | 第50页 |
| ·云芝、蛹虫草多糖复方样品的制备 | 第50页 |
| ·复方样品降糖作用的研究 | 第50页 |
| ·一般情况观察 | 第50页 |
| ·统计分析 | 第50页 |
| ·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50-55页 |
| ·云芝、蛹虫草多糖复合物急性毒性实验 | 第50-51页 |
| ·受试小鼠形态观察 | 第50-51页 |
| ·受试小鼠体重观察结果 | 第51页 |
| ·急性毒性实验过程中小鼠死亡情况 | 第51页 |
| ·STZ 诱导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| 第51-53页 |
| ·对STZ 所致糖尿病小鼠的一般状况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·建模期间小鼠空腹血糖的变化 | 第52页 |
| ·建模期间小鼠体重变化 | 第52页 |
| ·STZ 给药前后小鼠死亡情况 | 第52-53页 |
| ·蛹虫草、云芝多糖复方对糖尿病小鼠降血糖的作用 | 第53-55页 |
| ·一般情况 | 第53页 |
| ·复方给药后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变化 | 第53-54页 |
| ·复方给药后各组小鼠体重变化 | 第54页 |
| ·复方给药后各组小鼠死亡情况 | 第54-5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| 第4章 全文总结和展望 | 第57-60页 |
| ·全文总结 | 第57-58页 |
| ·蛹虫草菌丝体培养基优化及发酵条件优化 | 第57页 |
| ·云芝菌丝体培养基优化及发酵条件优化 | 第57页 |
| ·蛹虫草和云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| 第57-58页 |
| ·粗多糖的初步纯化 | 第58页 |
| ·多糖复方后急性毒性实验 | 第58页 |
| ·STZ 诱导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| 第58页 |
| ·蛹虫草、云芝多糖复方对小鼠降血糖的作用 | 第58页 |
| ·展望 | 第58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| 致谢 | 第65-66页 |
| 中文摘要 | 第66-67页 |
| Abstract | 第67-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