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2页 |
一、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(一) 连云港自身产业发展的要求 | 第9页 |
(二) 现实的区位优势以及国际、国内产业转移的规律使发展重化工业成为重要选项 | 第9-10页 |
二、理论基础 | 第10-12页 |
(一) 区域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| 第10页 |
(二)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| 第10页 |
(三) 增长极理论 | 第10页 |
(四)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 | 第10-11页 |
(五) 新产业区理论 | 第11页 |
(六) 海港区位理论 | 第11-12页 |
第二章 我国现阶段沿海港口城市重化工业发展概述 | 第12-21页 |
一、我国现阶段沿海港口城市重化工业发展背景 | 第12-15页 |
(一) 世界经济地域系统格局中的临港经济地位提升 | 第12-13页 |
(二) 全球化过程中重化工业的转移趋势 | 第13-14页 |
(三) 战后东亚经济的崛起都经历了重工业化的阶段 | 第14-15页 |
二、国内外沿海港口城市重化工业发展的经验 | 第15-18页 |
(一) 重化工业发展与港口之间的关系 | 第15页 |
(二) 我国沿海港口城市重化工业发展现状 | 第15-16页 |
(三) 国外发展临港型工业的经验及启示 | 第16-18页 |
三、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与临港重化工业发展 | 第18-21页 |
(一) 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分析 | 第18-19页 |
(二) 工业化发展阶段与临港重化工业关联分析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连云港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现实条件分析 | 第21-30页 |
一、连云港区位优势分析与评价 | 第21-22页 |
(一) 连云港交通位置显要,这也是其目前拥有的最大优势 | 第21页 |
(二) 经济地理位置独特 | 第21页 |
(三) 资源比较丰富,尤其是具有充足的土地储备优势 | 第21-22页 |
二、连云港现实产业基础分析 | 第22-26页 |
三、连云港发展重化工产业的外部环境分析 | 第26-30页 |
(一) 产业转移规律使连云港承接重化工业成为可能 | 第26-28页 |
(二) 以重化工业为主导,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客观需要 | 第28-30页 |
第四章 连云港市临港重化工业的结构分析与优化方向 | 第30-41页 |
一、连云港工业的演化过程分析 | 第30-34页 |
二、连云港工业的结构与问题分析 | 第34-37页 |
三、连云港临港重化工业的优化方向 | 第37-41页 |
(一) 石油和化学工业 | 第37-38页 |
(二) 钢铁工业 | 第38-40页 |
(三) 盐化工产业 | 第40-41页 |
第五章 连云港临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41-43页 |
一、加强宏观指导,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| 第41页 |
二、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硬环境建设,抓紧进行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升级扩容 | 第41页 |
三、吸引大企业,延长产业链 | 第41页 |
四、加快发展教育和科技创新,构建人才和技术支撑体系 | 第41-42页 |
五、抢抓机遇,积极利用好国家和江苏省政策支持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致谢 | 第4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