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玉米(玉蜀黍)论文

玉米适宜机械化收获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

摘要第6-8页
1 文献综述第8-16页
    1.1 玉米生产的重要性第8页
    1.2 玉米籽粒机收的重要性第8-9页
    1.3 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1.4 适宜机收玉米品种的特征第10-11页
    1.5 玉米适宜机械化收获相关性状的研究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.1 影响玉米籽粒脱水速率的相关因素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1.2 玉米籽粒脱水速率遗传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玉米茎秆强度的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1 玉米茎秆强度的力学测验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2 玉米茎秆强度与抗倒性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2.3 玉米茎秆强度的遗传研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玉米苞叶性状的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1 玉米苞叶对其它性状的影响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3.2 玉米苞叶性状的遗传研究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玉米成熟期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玉米株高的研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5.1 玉米株高与其他性状相关性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.5.2 玉米株高性状的遗传研究第15-16页
2 引言第16-17页
3 材料与方法第17页
    3.1 材料和方法第17页
    3.2 田间实验设计第17页
    3.3 试验性状调查第17页
    3.4 统计分析方法第17页
4、结果与分析第17-39页
    4.1 植株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分析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杂交组合植株性状及产量性状的联合方差分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杂交组合植株性状及产量性状平均表现及变异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杂交组合茎秆强度、轴硬度及产量平均表现及变异第19-21页
    4.2 苞叶性状的分析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杂交组合苞叶性状联合方差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杂交组合苞叶性状平均表现及变异第22-23页
    4.3 籽粒含水量性状的分析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杂交组合籽粒含水量性状联合方差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杂交组合籽粒含水量性状平均表现及变异第24-28页
    4.4 乳线比例性状的分析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籽粒乳线比例性状联合方差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籽粒乳线比例性状平均表现及变异第28-32页
    4.5 各个性状相关性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4.6 配合力分析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苞叶长、轴硬度及茎秆强度的配合力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1.1 苞叶长、轴硬度及茎秆强度的配合力方差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1.2 苞叶长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1.3 茎秆强度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1.4 轴硬度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籽粒含水量的配合力分析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2.1 95天、98天及104天籽粒含水量配合力方差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2.2 95天籽粒含水量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2.3 98天籽粒含水量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6.2.4 104天籽粒含水量配合力效应分析第38-39页
5、结论与讨论第39-42页
    5.1 适宜籽粒机收品种的特征表现第39-40页
    5.2 适宜籽粒机收的新组合第40-41页
    5.3 苞叶长、茎秆强度、轴硬度及籽粒含水量的遗传第41-42页
6、参考文献第42-47页
英文摘要第47-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甜瓜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构建
下一篇:不同机械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、产量及效益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