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溶剂与增塑剂的生产论文--增塑剂论文

适用于PVC材料的生物基增塑剂的合成与性能测定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4-30页
    1.1 塑化剂的背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塑化剂风波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PVC与增塑剂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增塑剂的概述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增塑剂的作用机理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增塑剂的种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邻苯类增塑剂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环保型增塑剂第17-20页
    1.3 增塑剂准入标准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增塑剂标准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增塑剂使用标准第21-22页
    1.4 增塑剂性能评价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增塑剂与PVC混合后相容性好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增塑效率较高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耐性好,可长久性使用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好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其他性能表征第24页
    1.5 脂肪酶法的应用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脂肪酶的介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脂肪酶的结构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脂肪酶的主要性质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脂肪酶活力第25页
    1.6 增塑剂相容性性能模拟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模拟研究的历史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计算机模拟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1.7 课题研究意义与前景第27-30页
第二章 生物基增塑剂的配方设计和合成第30-42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验材料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仪器第31页
    2.2 生物基增塑剂配方组分1--环氧大豆油第31-33页
    2.3 生物基增塑剂配方组分2—油酸甲酯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油酸甲酯的生物酶法催化合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油酸甲酯的生物酶法催法优化第34-35页
    2.4 生物基增塑剂配方组分3—油酸丁酯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油酸丁酯反应体系的优化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固定化酶使用量的优化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添加除水剂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酶的使用批次对反应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40-42页
第三章 增塑剂性能检测第42-64页
    3.1 实验仪器第42-43页
    3.2 增塑剂与PVC混合压片测试性能第43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相容性和热稳定性测试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阻燃性-垂直燃烧实验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塑料拉伸性能测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热失重性能分析(TGA)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邵氏硬度测试第49-50页
    3.3 增塑剂的氧化安定性测试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生物基增塑剂中单组分的氧化安定性测试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生物基增塑剂氧化安定性测试第51-53页
    3.4 塑料母粒及稳定剂测试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塑料母粒的基本元素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塑料母粒的稳定剂测试第56-57页
    3.5 耐久性实验及分析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透明基料产品的析出成份分析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不透明基料产品的析出成份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62-64页
第四章 分子模拟性能反馈第64-72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第64页
    4.2 模拟的流程方案第64-65页
    4.3 模拟详细操作和结论第65-7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0-72页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72-74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72-73页
    5.2 建议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8页
致谢第78-80页
作者及导师简介第80-81页
附件第81-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微纳层叠技术的热塑性弹性体制备技术的研究
下一篇:PVC保护膜结构与使用寿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