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金属压力加工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压力加工用设备论文

数控折弯机结构优化及压力补偿技术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7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7-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课题来源第8页
    1.2 数控折弯机发展概况与趋势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数控折弯机发展概况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数控折弯机发展趋势第10-11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4 数控折弯机结构简介第12-13页
    1.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3-15页
第二章 数控折弯机应力与变形测试第15-30页
    2.1 测试概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测试意义及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及仪器组成第16-18页
    2.2 测试方案拟定第18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测试原理及数据处理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测试目的及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测试位置确定第21-23页
    2.3 测试结果分析第23-2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折弯力分析研究第30-35页
    3.1 折弯机折弯力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3.2 折弯过程的数值模拟第31-34页
    3.3 理论值与仿真值对比第3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第四章 折弯机静态有限元分析第35-47页
    4.1 有限元简介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有限元概述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有限元分析基本步骤第36-37页
    4.2 实体模型的建立第37页
    4.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实体模型的简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网格划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载荷及约束施加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材料属性第41页
    4.4 折弯机静态计算结果及分析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整机计算结果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侧板计算结果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滑块计算结果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工作台计算结果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4.5 分析与测试结果对比第45-46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五章 折弯机结构优化第47-59页
    5.1 优化设计综述第47页
    5.2 结构优化设计基本过程第47-48页
    5.3 侧板结构优化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侧板厚度对机身性能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侧板宽度对机身性能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喉口半径对机身性能影响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喉口形状对应力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侧板结构优化分析第51-52页
    5.4 滑块结构优化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方孔位置对肩部应力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肩部镶筋板对应力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肩部R弧半径对应力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滑块结构优化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5.5 工作台优化第54-55页
    5.6 优化前后整体效果对比第55页
    5.7 优化后折弯机模态分析第55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7.1 模态分析简介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7.2 模态分析结果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7.3 折弯机各阶模态振型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5.8 本章小结第58-59页
第六章 压力补偿研究第59-69页
    6.1 折弯机变形的弹性力学分析第59-63页
    6.2 挠度补偿综述第63-64页
    6.3 变形补偿方法第64-66页
    6.4 液压补偿技术的研究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补偿油缸作用分析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补偿油缸效果优化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9-71页
    7.1 总结第69-70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4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TA15钛合金形变过程的微观机理研究及其介观晶体塑性有限元模拟
下一篇:基于频率选择表面单元结构的超材料吸波体的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