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水利工程论文--水资源调2查与水利规划论文--水资源开发论文--水利资源的管理、保护与改造论文

城市化河流生态水文效应及调控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城市化对河流水系格局影响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城市化河流生态水文效应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城市化河流生态水文调控第14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6-18页
2 研究区概况第18-24页
    2.1 自然地理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地理位置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水文气象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河流水系第18-20页
    2.2 社会经济第20-21页
    2.3 水资源水环境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水资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水环境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水资源环境问题第22-23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3-24页
3 城市化发展对河流水系格局影响第24-48页
    3.1 郑州城市化发展水平评测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评价指标体系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评价方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郑州市城市化发展水平测度第25-28页
    3.2 郑州市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第28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ENVI软件的介绍及其分类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分析第30-37页
    3.3 郑州市河流水系格局变化分析第37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水系提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河流水系格局与连通性评价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郑州市河流水系格局与连通性演变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3.4 城市化发展水平与河流水系格局动态响应关系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河网水系转移矩阵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水系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性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河网变化与城市化水平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驱动因素分析第45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5-48页
4 城市化发展对河流生态水文情势影响第48-68页
    4.1 城市降水特征变化分析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年降水特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降水量演变趋势及突变分析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月降水特征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日降水特征第53-54页
    4.2 城市河流水文演变特征分析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径流演变趋势变化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径流突变第56-57页
    4.3 城市化对河流生态水文情势影响第57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河流生态水文变异程度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河流生态水文指标突变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河流生态水文改变度评价第65-66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6-68页
5 城市化河流生态水文综合调控第68-78页
    5.1 河道生态水文调控目标第68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河道生态需水的保护目标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城市河道生态需水计算方法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城市河道生态需水计算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郑州市河道现状保障程度第73-74页
    5.2 城市河流生态补水方案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水源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水资源平衡分析第75页
    5.3 城市河湖连通方案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水系网络规划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连通方案第76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6-78页
6 结论与展望第78-82页
    6.1 主要结论第78-79页
    6.2 不足与展望第79-8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2-84页
致谢第84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0页

论文共9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耐久性能与应用性能试验研究
下一篇:砂土层深层搅拌钻进的研究及数值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