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1页 |
1.1 砜类化合物概述 | 第11-16页 |
1.1.1 硫醚的氧化法 | 第11-12页 |
1.1.2 以磺酰氯为原料的合成法 | 第12-13页 |
1.1.3 亚磺酸盐的亲核取代法 | 第13-15页 |
1.1.3.1 金属催化下亚磺酸盐的亲核取代反应 | 第13-14页 |
1.1.3.2 无金属催化的亚磺酸盐的亲核取代反应 | 第14-15页 |
1.1.4 三组分合成砜的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2 吡啶类化合物概述 | 第16-23页 |
1.2.1 有机金属试剂参与的反应 | 第16-18页 |
1.2.2 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 | 第18-23页 |
1.2.2.1 过渡金属催化的吡啶芳基化反应 | 第18-20页 |
1.2.2.2 过渡金属催化的吡啶烯基化反应 | 第20-21页 |
1.2.2.3 过渡金属催化的吡啶烷基化反应 | 第21-23页 |
1.3 平面手性二茂铁化合物概述 | 第23-31页 |
1.3.1 过渡金属催化的含氮基团导向的分子间碳氢键活化反应 | 第23-27页 |
1.3.1.1 氮杂环类基团为导向基的碳氢键活化反应 | 第23-25页 |
1.3.1.2 二甲氨甲基为导向基的碳氢键活化反应 | 第25-27页 |
1.3.2 过渡金属催化的分子内的碳氢键活化反应 | 第27-30页 |
1.3.3 其他方法 | 第30-31页 |
第二章 铜催化的二茂铁砜类化合物的合成 | 第31-42页 |
2.1 立题依据 | 第3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1-41页 |
2.2.1 实验仪器及反应试剂 | 第31-32页 |
2.2.2 产物表征手段 | 第32-33页 |
2.2.3 实验操作 | 第33页 |
2.2.4 反应条件的优化 | 第33-34页 |
2.2.5 底物的拓展 | 第34-36页 |
2.2.5.1 二茂铁单砜的合成 | 第34-35页 |
2.2.5.2 二茂铁双砜的合成 | 第35-36页 |
2.2.6 产物的表征 | 第36-41页 |
2.2.6.1 单晶数据 | 第36-37页 |
2.2.6.2 核磁数据 | 第37-41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三章 铜催化的二茂铁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 | 第42-57页 |
3.1 立题依据 | 第42-43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3-56页 |
3.2.1 反应试剂 | 第43-44页 |
3.2.2 产物表征手段 | 第44页 |
3.2.3 实验操作 | 第44-45页 |
3.2.3.1 吡啶类氮氧化物的合成 | 第44页 |
3.2.3.2 二茂铁基吡啶氮氧化物的合成 | 第44-45页 |
3.2.4 反应条件的优化 | 第45-47页 |
3.2.5 底物的拓展 | 第47-49页 |
3.2.6 产物的还原实验 | 第49页 |
3.2.7 二茂铁双吡啶氮氧化物的合成 | 第49-50页 |
3.2.8 产物的表征 | 第50-56页 |
3.2.8.1 单晶数据 | 第50-51页 |
3.2.8.2 核磁数据 | 第51-56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四章 邻位芳香杂环取代的二茂铁吖嗪化合物的合成 | 第57-69页 |
4.1 立题依据 | 第57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7-68页 |
4.2.1 反应试剂 | 第57-58页 |
4.2.2 产物表征手段 | 第58页 |
4.2.3 实验操作 | 第58-59页 |
4.2.4 反应条件的优化 | 第59-63页 |
4.2.5 底物的拓展 | 第63-65页 |
4.2.6 核磁数据 | 第65-68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6页 |
附录 | 第76-135页 |
致谢 | 第13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