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天文学、地球科学论文--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--工程地质学论文--土质学论文--特殊土质论文

昆明长水机场红土粒度成分方法研究

摘要第3-7页
Abstract第7-9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1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红土的定义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红土主要的分类命名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红土化作用第17页
    1.3 红土的团粒结构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 1.4 粒度成分试验研究第18-19页
    1.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方法第19-21页
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第21-31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区域地层第22-26页
    2.3 地质构造第26-30页
    2.4 水文地质概况第30-31页
第三章 研究区红土概况第31-35页
    3.1 砂页岩残积红土第31-32页
    3.2 玄武岩残积红土第32-35页
第四章 砂页岩残积红土粒度成分研究第35-57页
    4.1 砂页岩块状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35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双氧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氨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41-43页
    4.2 砂页岩散粒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43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双氧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氨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50-52页
    4.3 最佳分散效果综合对比分析第52-53页
    4.4 最佳分散剂相关性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54-57页
第五章 玄武岩残积红土粒度成分研究第57-87页
    5.1 玄武岩典型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57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双氧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61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氨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63-65页
    5.2 玄武岩块状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65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双氧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氨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71-73页
    5.3 玄武岩散粒红土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73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六偏磷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硅酸钠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双氧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氨水作用下的粒度成分试验成果第79-81页
    5.4 最佳分散效果综合对比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 5.5 最佳分散剂相关性分析第82-84页
    5.6 小结第84-87页
第六章 红土的工程特性浅析第87-89页
    6.1 块状红土的工程特性第87页
    6.2 散粒红土的工程特性第87-89页
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第89-91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89-90页
    7.2 建议第90-91页
致谢第91-93页
参考文献第93-97页
附录A第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团山残积红土边坡稳定性分析
下一篇:黄土高原洛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