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目录 | 第10-12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30页 |
1.1 引言 | 第12-13页 |
1.2 制氢技术研究进展 | 第13-20页 |
1.2.1 重整制氢方式 | 第13-14页 |
1.2.2 气体燃料制氢——天然气重整制氢 | 第14-15页 |
1.2.3 固体燃料制氢——煤气化制氢 | 第15-16页 |
1.2.4 液体燃料制氢 | 第16-20页 |
1.3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概述 | 第20-27页 |
1.3.1 二甲醚简介 | 第20-22页 |
1.3.2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反应机理 | 第22-23页 |
1.3.3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固体酸催化剂 | 第23-25页 |
1.3.4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的金属催化剂 | 第25-26页 |
1.3.5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| 第26-27页 |
1.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思路 | 第27-30页 |
第2章 分子筛结构和酸性对双功能催化剂SRD性能的影响 | 第30-44页 |
2.1 引言 | 第30-3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1-34页 |
2.2.1 原料及试剂 | 第31页 |
2.2.2 催化剂的制备 | 第31页 |
2.2.3 催化剂评价及产物分析方法 | 第31-33页 |
2.2.4 表征方法 | 第33-34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4-42页 |
2.3.1 分子筛的酸性特征 | 第34-35页 |
2.3.2 不同双功能催化剂的SRD反应性能 | 第35-36页 |
2.3.3 固体副产物的结构分析及反应机理研究 | 第36-42页 |
2.4 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3章 H-ZSM-5的酸性调变及其作为SRD固体酸的催化性能 | 第44-82页 |
3.1 引言 | 第44-45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5-48页 |
3.2.1 实验试剂 | 第45页 |
3.2.2 H-ZSM-5的MgO改性方法及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 | 第45-46页 |
3.2.3 表征方法 | 第46-48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8-79页 |
3.3.1 MgO改性H-ZSM-5的骨架结构 | 第48-51页 |
3.3.2 镁物种在H-ZSM-5上的存在形态 | 第51-53页 |
3.3.3 MgO改性H-ZSM-5的孔结构 | 第53-55页 |
3.3.4 MgO改性H-ZSM-5的酸性特征 | 第55-59页 |
3.3.5 MgO改性H-ZSM-5双功能催化剂的SRD性能 | 第59-69页 |
3.3.6 双功能催化剂的稳定性及失活行为 | 第69-79页 |
3.4 小结 | 第79-82页 |
第4章 核壳结构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其SRD性能 | 第82-100页 |
4.1 引言 | 第82-84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84-87页 |
4.2.1 原料及试剂 | 第84页 |
4.2.2 核壳型催化剂的制备 | 第84-86页 |
4.2.3 催化剂评价及表征方法 | 第86-87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87-98页 |
4.3.1 高分子模板的表面形貌和结构 | 第87-89页 |
4.3.2 填充Cu/ZnO/Al_2O_3后高分子模板的结构特征 | 第89-90页 |
4.3.3 核壳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 | 第90-96页 |
4.3.4 核壳催化剂的SRD反应行为 | 第96-98页 |
4.4 小结 | 第98-100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100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14页 |
致谢 | 第114-116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116-11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