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SAPAD的家庭隔代看护产品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0页 |
1.1 课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13页 |
1.1.2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的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4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研究路径 | 第15-20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5-18页 |
1.4.2 研究路径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国内外隔代看护现状研究 | 第20-25页 |
2.1 国内隔代看护现状研究 | 第20-22页 |
2.1.1 隔代抚养的定义 | 第20页 |
2.1.2 隔代抚养类型及成因 | 第20-21页 |
2.1.3 城市隔代抚养中的问题 | 第21页 |
2.1.4 城市幼儿看护现状 | 第21-22页 |
2.2 国外隔代看护现状研究 | 第22-23页 |
2.2.1 国外隔代抚养的成因 | 第22页 |
2.2.2 国外隔代抚养的关注点 | 第22-23页 |
2.2.3 国外隔代抚养的社会支持 | 第23页 |
2.3 隔代看护产品的现状研究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隔代抚养老人看护行为分析 | 第25-32页 |
3.1 用户行为观察与分析 | 第25-32页 |
3.1.1 调研方案拟定 | 第25-26页 |
3.1.2 拟定研究对象 | 第26-28页 |
3.1.3 目标用户行为分析 | 第28-32页 |
第四章 基于SAPAD的家庭隔代看护产品设计分析 | 第32-62页 |
4.1 典型隔代看护任务情景分析 | 第32-35页 |
4.2 隔代看护行为-意义映射分析 | 第35-52页 |
4.3 用户意义聚类分析 | 第52-62页 |
4.3.1 语构层聚类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3.2 经验层聚类分析 | 第56-57页 |
4.3.3 语意层聚类分析 | 第57-60页 |
4.3.4 语用层意义聚类分析 | 第60-62页 |
第五章 基于核心意义的设计机会分析与概念设计 | 第62-78页 |
5.1 利益相关者的核心意义簇分析 | 第62-65页 |
5.1.1 利益相关者的意义簇关联分析 | 第62-64页 |
5.1.2 利益相关者的核心意义簇构建 | 第64-65页 |
5.2 意义与物的映射分析 | 第65-68页 |
5.2.1 核心意义簇与相关物的关联性分析 | 第65-67页 |
5.2.2 基于核心意义相关物的关系分析 | 第67-68页 |
5.3 基于核心意义的设计机会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4 人物角色 | 第70-71页 |
5.5 用户痛点分析 | 第71-72页 |
5.6 产品设计说明 | 第72-77页 |
5.6.1 设计概念说明 | 第72页 |
5.6.2 设计细节说明 | 第72-77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77-78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8-80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78页 |
6.2 展望与思考 | 第78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