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7页 |
1.1 玻璃 | 第14-17页 |
1.1.1 玻璃结构 | 第14-15页 |
1.1.2 玻璃的一般通性 | 第15-16页 |
1.1.3 氧化物在玻璃中的作用 | 第16页 |
1.1.4 磷酸盐玻璃 | 第16-17页 |
1.2 光学碱度 | 第17-19页 |
1.3 光致发光 | 第19-22页 |
1.3.1 光致发光现象的主要特征 | 第19-21页 |
1.3.2 光致发光材料的类型 | 第21页 |
1.3.3 光致发光的过程 | 第21-22页 |
1.4 3d过渡金属离子及稀土离子的荧光性能 | 第22-23页 |
1.5 荧光玻璃及其制备 | 第23-25页 |
1.5.1 熔融-淬火法 | 第23-24页 |
1.5.2 溶胶-凝胶法 | 第24-25页 |
1.6 过渡金属离子/稀土离子掺杂磷酸盐玻璃的研究现状 | 第25页 |
1.7 本文的主要工作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Mn离子掺杂不同光学碱度磷酸锌玻璃的发光性能研究 | 第27-37页 |
2.1 引言 | 第27-28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8-29页 |
2.2.1 主要试剂 | 第28页 |
2.2.2 样品制备 | 第28页 |
2.2.3 测试与表征 | 第28-29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29-36页 |
2.3.1 基质光学碱度 | 第29页 |
2.3.2 红外光谱 | 第29-31页 |
2.3.3 激发和发射光谱 | 第31-35页 |
2.3.4 紫外-可见-近红外吸收光谱 | 第35-3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三章 3d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磷酸盐玻璃的发光性能研究 | 第37-52页 |
3.1 引言 | 第37-38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38-40页 |
3.2.1 主要试剂 | 第38页 |
3.2.2 样品制备 | 第38-39页 |
3.2.3 测试与表征 | 第39-40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0-50页 |
3.3.1 差示扫描量热结果分析 | 第40页 |
3.3.2 紫外-可见-近红外吸收光谱 | 第40-45页 |
3.3.3 激发和发射光谱 | 第45-49页 |
3.3.4 上转换荧光光谱 | 第49-5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2页 |
第四章 不同浓度锰离子掺杂磷酸盐玻璃的发光性能研究 | 第52-68页 |
4.1 引言 | 第52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52-54页 |
4.2.1 主要试剂 | 第52页 |
4.2.2 样品制备 | 第52-53页 |
4.2.3 测试与表征 | 第53-54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4-67页 |
4.3.1 红外光谱 | 第54-57页 |
4.3.2 紫外-可见吸收光谱 | 第57-61页 |
4.3.3 激发和发射光谱 | 第61-6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五章 磷酸盐玻璃中Cu/Mn之间的能量传递 | 第68-77页 |
5.1 引言 | 第68页 |
5.2 实验部分 | 第68-69页 |
5.2.1 主要试剂 | 第68页 |
5.2.2 样品制备 | 第68-69页 |
5.2.3 测试与表征 | 第69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9-76页 |
5.3.1 紫外-可见透射光谱分析 | 第69-72页 |
5.3.2 激发和发射光谱 | 第72-75页 |
5.3.3 荧光寿命分析 | 第75-7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结论 | 第77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6-88页 |
致谢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