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学论文--经济学分支科学论文--公共经济学论文

城市公共资源运营机制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20页
1 绪论第20-36页
   ·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20-25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20-23页
     ·选题的意义第23-25页
   ·研究成果综述第25-31页
     ·国外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理念的形成与发展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国外城市公共资源运营主要研究成果第26-29页
     ·国外的实践概况第29页
     ·国内城市政府运营公共资源理论研究的现状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对国内外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研究的简要评析第30-31页
   ·研究框架和分析方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·逻辑结构第31页
     ·基本概念的使用与基本的理论假设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研究方法第32页
   ·主要的创新点第32-36页
     ·客观地对城市公共资源进行了界定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公共资源所呈现的新特征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尝试性地搭建了城市公共资源运营分析的理论框架第34页
     ·针对"公地悲剧"问题,提出了对公共资源使用者调节解决办法第34-36页
2 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理论一般第36-60页
   ·城市公共资源的定义第36-44页
     ·资源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城市资源第37-40页
     ·城市公共资源第40-44页
   ·本课题所研究的公共资源第44-49页
     ·具有公共物品性质的资源第44-46页
     ·政府拥有产权的资源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政府规制所形成的资源第47-49页
   ·城市公共资源的属性第49-51页
     ·非排他性第49页
     ·外部性第49-50页
     ·产权界定的复杂性第50页
     ·受益范围的有限性第50-51页
     ·空间上的高度密集性和使用上的高效性第51页
     ·拥挤效应和溢出效应第51页
   ·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的理论基点第51-56页
     ·"公地悲剧"(Tragedy of the Commons)理论第52-53页
     ·"囚徒困境"(Prisoner's Dilemma)理论第53-54页
     ·"集体行动"(Collective Action)理论第54-55页
     ·"公共产权"理论第55-56页
   ·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的目标选择第56-60页
     ·初级目标:初期的以城建城、以城养城第56-57页
     ·中级目标: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、推动城市化进程第57-59页
     ·核心目标: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第59-60页
3 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的现状、问题与国际经验第60-106页
   ·我国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的现状第60-66页
     ·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的变迁第60-62页
     ·现阶段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的主要特征第62-64页
     ·财政分权体制下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的互动第64-66页
   ·我国城市公共资源运营存在的问题第66-75页
     ·运营主体的单一性第66-70页
     ·运营对象的单一性第70-71页
     ·运营模式的单一性第71-72页
     ·运营收益的单一性第72-75页
   ·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公共资源的新视野、新特征与"漂移"第75-90页
     ·城市公共资源视野的拓展第75-83页
     ·城市公共资源呈现的新特征第83-87页
     ·"效应外溢"与城市公共资源的"漂移"第87-90页
   ·国内外经验借鉴第90-106页
     ·美国圣安东尼奥"河流改变城市"的模式第90-92页
     ·城市老工业建筑资源空间改造的模式第92-95页
     ·运营城市公共资源的新城模式第95-99页
     ·城市"共同沟"(Utility tunnel)的运营模式第99-106页
4 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的体制改革第106-140页
   ·政府、市场、非营利组织"唯一"运营方案的"失灵"第106-113页
     ·以政府行动的利维坦为"唯一"方案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·以市场治理的私有化为"唯一"方案第109-110页
     ·以自主治理理论为"唯一"方案第110-112页
     ·多主体运营公共资源的思路第112-113页
   ·城市公共资源运营体制改革的理论架框第113-129页
     ·政府、市场和非营利组织运营的效率边界第113-118页
     ·分类运营城市公共资源的制度安排第118-122页
     ·政府、市场和非营利组织利益关系的协调第122-129页
   ·城市公共资源运营主体的改造第129-135页
     ·政府职能的定位与"身份"的转变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·部门协同效率、部门利益消除与政府部门管理体制的改革第131-133页
     ·政府与市场、非营利组织关系的调整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·改造公益性事业单位为运营公共资源的主体第134-135页
   ·对公共资源使用者的调节第135-140页
     ·时间调节第136-137页
     ·资格调节第137-138页
     ·收费调节第138-140页
5 城市公共资源运营的模式选择第140-174页
   ·公共资源出让的模式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·公共资源出让模式的描述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·模式适用的对象第141页
     ·公共资源出让中的"招拍挂"制度第141-142页
   ·公共资源建设项目投融资运营的模式第142-146页
     ·公共资源项目投融资运营模式的描述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·以资源为依托的公共资源建设项目投融资运营模式第143-146页
   ·公共资源置换(替代)模式第146-150页
     ·公共资源置换(替代)模式的描述第146页
     ·公共资源置换模式在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应用第146-147页
     ·公共资源替换与公共部门办公设施由分散到集中供给模式的改革第147-150页
   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物品的模式第150-163页
     ·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物品模式的描述第150-152页
     ·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模式第152-155页
     ·政府购买环卫服务的模式第155-156页
     ·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政府购买供给模式第156-162页
     ·公共服务与物品供给的绩效管理第162-163页
   ·公共资源"授权—委托"的运营模式第163-174页
     ·"授权—委托"模式的描述第163-165页
     ·具有一定垄断性的公用事业的"授权—委托"模式第165-169页
     ·公共资源建设项目"授权—委托"运营方式的选择第169-174页
6 基本结论第174-176页
参考文献第176-180页
后记第180-182页

论文共1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国际政治经济学范式论
下一篇:中国城市化:经济、空间和人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