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1 绪论 | 第9-18页 |
| 1.1 我国用煤基本概况 | 第9-10页 |
| 1.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3 混煤燃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果 | 第11-16页 |
| 1.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| 2 混煤掺混方式的灰色聚类判别 | 第18-23页 |
| 2.1 混煤不同掺烧方式介绍 | 第18-19页 |
| 2.2 混煤掺混方式影响因素 | 第19页 |
| 2.3 灰色聚类法 | 第19-21页 |
| 2.4 混煤掺混方式的分级判别 | 第21-22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| 3 四角切圆燃烧方式锅炉的混煤掺烧方式优化 | 第23-39页 |
| 3.1 电厂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的结构特点 | 第23-25页 |
| 3.2 电厂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无烟煤掺烧优化 | 第25-30页 |
| 3.3 电厂中储式制粉系统的高硫煤掺烧优化 | 第30-34页 |
| 3.4 300MW 四角切圆锅炉无烟煤不同掺烧方式实验研究 | 第34-38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4 “W”型火焰锅炉混煤掺烧方式对比研究 | 第39-49页 |
| 4.1 “W”型火焰锅炉介绍 | 第39页 |
| 4.2 电厂“W”型火焰锅炉无烟煤掺烧优化研究 | 第39-43页 |
| 4.3 “W”型火焰锅炉无烟煤贫煤不同掺烧方式实验研究 | 第43-48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5 对冲燃烧超临界参数锅炉混煤掺烧技术与研究 | 第49-56页 |
| 5.1 设备概况及设计参数 | 第49-50页 |
| 5.2 无烟煤贫煤在锅炉不同位置布置方式掺烧研究 | 第50-51页 |
| 5.3 对冲燃烧锅炉无烟煤掺烧试验 | 第51-55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|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| 6.1 全文总结 | 第56-57页 |
| 6.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| 第57页 |
| 6.3 混煤掺烧研究的后续展望 | 第57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6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0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