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总体规划论文

洛川县城空间形态节地模式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1-2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概念界定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空间形态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节地模式第15-16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综述第18-23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标第23-24页
    1.5 技术路线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技术路线第25-26页
    1.6 本章小结第26-27页
2 洛川县城现状认知第27-35页
    2.1 洛川县概况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区位概况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貌特征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水文系统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经济发展第30-31页
    2.2 城市建设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功能分区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道路体系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用地概况第32-33页
    2.3 发展机遇与挑战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发展机遇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发展挑战第34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4-35页
3 洛川县城空间边界划定第35-53页
    3.1 现状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发展演变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紧凑度测算第35-36页
    3.2 生态安全边界划定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生态单元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生态因子选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生态因子指标确定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生态安全边界划定第41-43页
    3.3 弹性生长边界划定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生长因子选取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生长因子指标确定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弹性生长边界划定第47-48页
    3.4 空间节地边界划定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边界叠加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边界调整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节地边界划定第50-5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2-53页
4 洛川县城空间结构组织第53-69页
    4.1 现状空间结构判读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路网系统分析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中心体系演变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现状问题总结第57-58页
    4.2 路网系统优化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外部干道构建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内部路网优化第59页
    4.3 中心体系构建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单中心发展模式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多层级中心体系第61-63页
    4.4 结构优化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阶段发展引导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主城提升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南向拓展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塬面跨越第65-68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5 洛川县城空间布局优化第69-83页
    5.1 布局优化技术路线第69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研究路径第6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技术方法第69-70页
    5.2 现状问题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用地聚集度分析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用地混合度分析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设施邻近度分析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现状问题总结第73页
    5.3 空间布局功能分区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上位规划引导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组团功能确定第74-75页
    5.4 空间布局优化策略第75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优化原则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桥西塬布局优化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洛川塬布局优化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京兆塬布局优化第80-81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1-83页
6 洛川县城空间形态节地模式构建第83-93页
    6.1 节地导向下洛川县城空间形态优化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空间边界紧凑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空间结构高效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空间布局集约第83-84页
    6.2 节地方案检验与反馈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《洛川县城总体规划(2007-2025)》总结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方案节地性对比第85-88页
    6.3 空间形态模式总结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空间形态节地模式构建第88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边界:底线控制,团块发展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结构:中心聚集,轴线延伸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布局:用地集约,功能多样第91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91-93页
7 结论与展望第93-95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93-94页
    7.2 未来研究展望第94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101页
图目录第101-104页
表目录第104-105页
致谢第105页

论文共10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独立光伏海水源空调系统优化匹配与方案对比研究
下一篇:西安、兰州地区自然通风住宅室内空气品质实测与通风策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