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发酵工业论文--发酵法制氨基酸论文

发酵法生产L-异亮氨酸的优化与控制策略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前言第9-21页
    1.1 L-异亮氨酸的理化性质和用途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L-异亮氨酸的理化性质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L-异亮氨酸的用途第9-10页
    1.2 L-异亮氨酸的生产概况和生产方法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L-异亮氨酸的生产概况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L-异亮氨酸的生产方法第10页
    1.3 L-异亮氨酸的合成途径和调控方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L-异亮氨酸的合成途径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L-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第11-12页
    1.4 提高L-异亮氨酸生产的关键技术和策略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L-异亮氨酸高产菌株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和策略促进L-异亮氨酸的生产第15-18页
    1.5 立项依据和研究背景第18-19页
    1.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1页
2 材料与方法第21-29页
    2.1 菌株第21页
    2.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主要仪器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要试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主要溶液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培养基第23-24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培养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优化方法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检测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分析方法第28-29页
3 结果与讨论第29-49页
    3.1 原始发酵工艺过程分析第29页
    3.2 摇瓶水平利用响应面法优化L-异亮氨酸发酵培养基第29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影响L-异亮氨酸产量重要因素的确定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最陡爬坡试验接近最大响应面区域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筛选重要因素的最优浓度水平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响应面分析及最佳培养基成分确定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摇瓶验证试验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5L发酵罐水平验证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小结第36页
    3.3 5L发酵罐水平有机氮源对L-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种子培养基不同有机氮源对L-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发酵培养基不同有机氮源对L-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小结第40页
    3.4 流加磷酸盐和玉米浆对L-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初始发酵工艺过程分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磷酸盐和玉米浆双底物指数流加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双底物指数流加结合双阶段溶氧控制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小结第44页
    3.5 表面活性剂对L-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摇瓶条件表面活性剂初始添加浓度对谷氨酸棒状杆菌生长的影响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摇瓶条件下表面活性剂初始时间对L-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发酵罐水平Tween-80添加对L-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4 小结第47页
    3.6 整合多种策略进行L-异亮氨酸分批补料发酵第47-49页
4 结论第49-50页
5 展望第50-51页
6 参考文献第51-58页
7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58-59页
8 致谢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计划系统的优化研究
下一篇:CKM矩阵新的参数化方法和B介子衰变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