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型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新能源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并网模式切换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本课题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4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微型并网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| 第17-25页 |
2.1 系统设计的技术指标 | 第17-18页 |
2.2 系统总体设计 | 第18页 |
2.3 功率主电路的分析与结构设计 | 第18-21页 |
2.3.1 主电路拓扑结构选择与设计 | 第18-21页 |
2.3.2 输出滤波器选择与设计 | 第21页 |
2.4 控制电路功能分析与设计 | 第21-23页 |
2.4.1 单控制器结构 | 第22页 |
2.4.2 双控制器结构 | 第22-23页 |
2.5 软件功能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| 第25-35页 |
3.1 功率电路设计与计算 | 第25-28页 |
3.1.1 功率电路参数设计 | 第25-26页 |
3.1.2 滤波器的参数设计 | 第26-28页 |
3.2 控制器硬件设计 | 第28-30页 |
3.2.1 主控芯片相关资源介绍 | 第28页 |
3.2.2 主控制器相关功能设计 | 第28-30页 |
3.3 辅助电路设计 | 第30页 |
3.4 信号采样电路 | 第30-34页 |
3.4.1 输入直流采样 | 第31页 |
3.4.2 交流信号检测 | 第31-32页 |
3.4.3 功率驱动电路 | 第32-3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四章 并网和离网两种工作模式的控制方式分析 | 第35-44页 |
4.1 逆变正弦波脉宽调制 | 第35-39页 |
4.1.1 SPWM基本原理 | 第35页 |
4.1.2 单极性SPWM技术 | 第35-36页 |
4.1.3 双极性SPWM | 第36-38页 |
4.1.4 倍频式SPWM调制 | 第38-39页 |
4.1.5 三种SPWM产生方式比较 | 第39页 |
4.2 单相逆变器模型 | 第39-41页 |
4.3 无源逆变器控制方法 | 第41-42页 |
4.4 并网工作控制方式 | 第42-4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微型并网控制系统工作模式的切换研究与设计 | 第44-57页 |
5.1 微型并网控制系统模式切换原理 | 第44-45页 |
5.2 微型并网控制系统模式切换过程暂态分析 | 第45-47页 |
5.2.1 模式切换状态的分析条件 | 第45页 |
5.2.2 模式切换开关与并网接入开关同时动作 | 第45-46页 |
5.2.3 模式切换开关与并网接入开关不同时动作 | 第46-47页 |
5.3 系统切换控制技术 | 第47-52页 |
5.3.1 微型并网控制系统由独立切换到并网模式 | 第48-49页 |
5.3.2 微型并网控制系统由并网切换到独立模式 | 第49-51页 |
5.3.3 选择开关动作的时间点 | 第51-52页 |
5.4 相位的跟踪锁定 | 第52-55页 |
5.5 故障检测方法 | 第55-56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六章 软件设计及测试 | 第57-68页 |
6.1 软件设计 | 第57-61页 |
6.1.1 主程序流程图 | 第57-58页 |
6.1.2 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子程序 | 第58页 |
6.1.3 预同步子程序 | 第58-59页 |
6.1.4 两种模式调节子程序 | 第59-60页 |
6.1.5 故障检测流程 | 第60-61页 |
6.2 系统的仿真与测试 | 第61-67页 |
6.2.1 独立模式下的仿真与测试 | 第61-63页 |
6.2.2 并网模式下的仿真与测试 | 第63-64页 |
6.2.3 模式切换时的状态测试 | 第64-67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7.1 总结 | 第68页 |
7.2 展望 | 第68-70页 |
致谢 | 第70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