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2页 |
1 引言 | 第13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研究目的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| 第17-19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.2 技术路线图 | 第18-19页 |
1.5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20-25页 |
2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0-22页 |
2.1.1 国外对森林认证作用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2.1.2 国外森林认证对林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 | 第21页 |
2.1.3 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对林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2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2-24页 |
2.2.1 国内对森林认证作用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2.2.2 国内森林认证对林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 | 第23-24页 |
2.2.3 国内绿色贸易壁垒对林产品出口影响的研究 | 第24页 |
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24-25页 |
3 主要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5-34页 |
3.1 主要概念界定 | 第25-29页 |
3.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9-34页 |
3.2.1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9-31页 |
3.2.2 国际贸易理论 | 第31-32页 |
3.2.3 环境经济学 | 第32页 |
3.2.4 贸易保护理论 | 第32-34页 |
4 森林认证的历史沿革 | 第34-37页 |
4.1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 | 第34页 |
4.2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| 第34-35页 |
4.3 森林认证的发展现状 | 第35-37页 |
5 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的量化影响分析 | 第37-49页 |
5.1 中国林产品出口贸易状况 | 第37-40页 |
5.1.1 林产品出口额 | 第37-38页 |
5.1.2 出口林产品结构 | 第38-39页 |
5.1.3 国际市场占有率(MS) | 第39-40页 |
5.2 林产品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的贡献 | 第40-42页 |
5.2.1 数据与变量 | 第41-42页 |
5.2.2 协整检验 | 第42页 |
5.3 森林认证对中国林产品出口的影响 | 第42-49页 |
5.3.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择 | 第43-44页 |
5.3.2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| 第44-46页 |
5.3.3 面板数据的处理 | 第46-47页 |
5.3.4 引力模型实证估计结果分析 | 第47-49页 |
6 我国林产品出口遭遇森林认证的原因 | 第49-54页 |
6.1 国际原因 | 第49-52页 |
6.1.1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| 第49-50页 |
6.1.2 较高的产品和市场集中度使我国缺乏与发达国家制衡的能力 | 第50-51页 |
6.1.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差异导致对环境重视程度不同 | 第51-52页 |
6.2 国内原因 | 第52-54页 |
6.2.1 国内森林认证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 | 第52页 |
6.2.2 我国林产品质量存在缺陷附加值低 | 第52页 |
6.2.3 科学技术的差距与出口贸易体系不健全 | 第52-54页 |
7 对策及建议 | 第54-58页 |
7.1 政府机制--指导作用 | 第54-55页 |
7.1.1 大力发展新经济适应循环经济 | 第54页 |
7.1.2 发展经济全球化加强资源循环利用 | 第54-55页 |
7.1.3 促进森林认证制度与国际森林认证相接轨 | 第55页 |
7.2 企业机制--主要角色 | 第55-56页 |
7.2.1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| 第55-56页 |
7.2.2 发挥比较优势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| 第56页 |
7.3 非政府组织--互补的角色 | 第56-58页 |
7.3.1 建立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防范突发性情况 | 第56-57页 |
7.3.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| 第57-58页 |
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