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1 绪论 | 第11-16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2 轻骨料混凝土研究概况 | 第12-14页 |
| 1.2.1 轻骨料混凝土的定义及其性能特点 | 第12页 |
| 1.2.2 轻骨料混凝土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2-13页 |
| 1.2.3 国内的应用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1.3 偏高岭土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1.3.1 偏高岭土的制备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| 1.3.2 偏高岭土作矿物掺和料的掺入方式 | 第14-15页 |
| 1.3.3 偏高岭土在混凝土中的作用 | 第15页 |
| 1.4 论文研究的主要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1.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6页 |
| 2 试验概况 | 第16-24页 |
| 2.1 试验原材料及性能 | 第16-19页 |
| 2.1.1 天然浮石及其基本性能 | 第16-17页 |
| 2.1.2 胶凝材料及其性能 | 第17-19页 |
| 2.2 试验方案、配合比及生产工艺 | 第19-21页 |
| 2.2.1 试验方案路线图 | 第19-20页 |
| 2.2.2 天然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| 第20-21页 |
| 2.2.3 成型工艺 | 第21页 |
| 2.3 试验主要仪器 | 第21-24页 |
| 2.4 试验方法 | 第24页 |
| 3 天然轻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| 第24-32页 |
| 3.1 试验概况 | 第24-25页 |
| 3.2 偏高岭土对天然轻骨料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25-30页 |
| 3.2.1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| 第25-26页 |
| 3.2.2 偏高岭土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分析 | 第26-28页 |
| 3.2.3 天然轻骨料混凝土试件28d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| 第28-30页 |
| 3.3 偏高岭土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0-32页 |
| 3.3.1 劈裂抗拉试验 | 第30-31页 |
| 3.3.2 天然轻骨料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的破坏形态分析 | 第31-32页 |
| 3.4 结论 | 第32页 |
| 4 偏高岭土轻骨料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研究 | 第32-44页 |
| 4.1 试验方法及实验概况 | 第32-33页 |
| 4.1.1 试验方法 | 第32-33页 |
| 4.1.2 试验概况 | 第33页 |
| 4.2 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3-37页 |
| 4.2.1 动弹模量测定结果分析 | 第33-35页 |
| 4.2.2 非线性回归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4.2.3 质量损失的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4.3 轻骨料混凝土冻融循环破坏形态分析 | 第37-39页 |
| 4.4 冻融循环的微观分析 | 第39-42页 |
| 4.5 轻骨料混凝土冻融损伤理论与研究 | 第42-44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44页 |
| 5 偏高岭土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干湿循环试验研究 | 第44-62页 |
| 5.1 试验概况及试验方法 | 第44-45页 |
| 5.2 干湿循环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5-47页 |
| 5.3 抗硫酸镁溶液侵蚀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7-50页 |
| 5.3.1 相对质量损失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5.3.2 硫酸镁溶液侵蚀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5.3.3 硫酸镁溶液侵蚀下试件破坏形态分析 | 第49-50页 |
| 5.4 氯化钠溶液侵蚀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2页 |
| 5.4.1 相对质量损失数据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1页 |
| 5.4.2 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侵蚀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| 5.5 抗侵蚀试验前后的应力—应变关系分析 | 第52-61页 |
| 5.5.1 硫酸镁溶液与清水侵蚀前后的应力应变关系分析 | 第52-55页 |
| 5.5.2 硫酸镁溶液侵蚀前后的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 | 第55-58页 |
| 5.5.3 氯化钠侵蚀后混凝土应力-应变关系分析 | 第58-60页 |
| 5.5.4 三种溶液侵蚀前后的混凝土应力-应变关系分析 | 第60-61页 |
| 5.6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62-64页 |
| 6.1 结论 | 第62页 |
| 6.2 展望 | 第62-64页 |
| 致谢 | 第64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| 作者简介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