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能量分析及换热网络优化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物理量名称及符号 | 第9-1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8页 |
1.1 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 | 第14-15页 |
1.2 电厂烟气的脱硫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2.1 燃烧前脱硫技术 | 第15页 |
1.2.2 燃烧中脱硫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2.3 燃烧后脱硫技术 | 第16页 |
1.3 电厂烟气的脱碳技术 | 第16-19页 |
1.3.1 燃烧前捕集 | 第17页 |
1.3.2 富氧燃烧技术 | 第17-19页 |
1.3.3 燃烧后捕集 | 第19页 |
1.4 燃烧后 CO_2捕集技术 | 第19-20页 |
1.4.1 化学吸收法 | 第19-20页 |
1.4.2 吸附分离法 | 第20页 |
1.4.3 膜分离法 | 第20页 |
1.4.4 低温蒸馏法 | 第20页 |
1.5 化学吸收法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5页 |
1.5.1 吸收剂选择 | 第21-23页 |
1.5.2 操作参数优化 | 第23页 |
1.5.3 新型反应器 | 第23页 |
1.5.4 工艺流程的改进 | 第23-25页 |
1.6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8页 |
第2章 烟气处理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| 第28-54页 |
2.1 热力学分析法 | 第28页 |
2.2 能量衡算法 | 第28-39页 |
2.2.1 分析模型 | 第28-29页 |
2.2.2 各节点的焓值计算 | 第29-37页 |
2.2.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| 第37-38页 |
2.2.4 系统的能量分析 | 第38-39页 |
2.3 有效能分析法 | 第39-52页 |
2.3.1 有效能分析法的理论基础 | 第39-40页 |
2.3.2 分析模型 | 第40-41页 |
2.3.3 各节点的有效能 | 第41-46页 |
2.3.4 单体设备的有效能效率 | 第46-52页 |
2.3.5 全装置的有效能分析 | 第5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3章 烟气处理系统的节能优化 | 第54-72页 |
3.1 夹点分析 | 第54-58页 |
3.1.1 夹点 | 第54页 |
3.1.2 夹点技术的机理 | 第54-56页 |
3.1.3 夹点分析遵循的准则 | 第56页 |
3.1.4 夹点分析应用于换热网络改造的步骤 | 第56页 |
3.1.5 夹点分析的应用 | 第56-58页 |
3.2 电厂烟气脱碳流程中网络夹点的确定 | 第58-62页 |
3.2.1 烟气脱碳系统的过程描述 | 第58页 |
3.2.2 烟气脱碳系统的能量与物料衡算 | 第58页 |
3.2.3 烟气脱碳系统物流数据的提取 | 第58-59页 |
3.2.4 烟气脱碳系统夹点位置的确定 | 第59-62页 |
3.3 电厂烟气脱碳流程的换热网络改造 | 第62-71页 |
3.3.1 脱碳流程换热网络中物流间的新匹配 | 第62-63页 |
3.3.2 脱碳流程换热网络中物流间的强制匹配 | 第63-66页 |
3.3.3 新换热网络的确定 | 第66-7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第4章 新工艺流程的模拟研究 | 第72-82页 |
4.1 软件 Aspen Plus 简介 | 第72页 |
4.1.1 Aspen Plus 的特点 | 第72页 |
4.1.2 Aspen Plus 的发展 | 第72页 |
4.1.3 Aspen Plus 的应用 | 第72页 |
4.2 CO2捕集系统的建模 | 第72-78页 |
4.2.1 建立 CO_2捕集流程的基础 | 第72-74页 |
4.2.2 建立 CO_2捕集流程的步骤 | 第74-78页 |
4.3 改进的工艺流程的模拟研究 | 第78页 |
4.3.1 改进工艺的系统模型 | 第78页 |
4.3.2 改进工艺的模拟结果 | 第78页 |
4.4 改进的工艺流程的技术经济学分析 | 第78-81页 |
4.4.1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| 第78-80页 |
4.4.2 改进的工艺流程的经济评价 | 第80-8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结论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9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0-92页 |
致谢 | 第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