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--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

市域生态建设规划的理论与方法--以长治市为例

中文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2-22页
   ·研究背景第12页
   ·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目的第12-13页
     ·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3-18页
     ·生态规划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-16页
     ·生态足迹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生态敏感性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8页
   ·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8-19页
   ·研究技术路线第19-21页
   ·研究区域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·自然环境概况第21页
     ·社会经济概况第21页
     ·基本生态状况第21-22页
第二章 生态足迹理论在长治市生态建设规划中的应用第22-31页
   ·生态足迹的内涵第22-23页
   ·生态足迹指标体系第23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生态承载力的计算模型第24页
     ·生态赤字(盈余)的计算方法第24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24-26页
     ·"十五"时期及"十一五"前期生态足迹动态第24-25页
     ·"十五"时期及"十一五"前期生态承载力动态第25页
     ·"十五"时期及"十一五"前期生态赤字(盈余)动态第25-26页
   ·生态足迹理论在生态建设规划领域的应用意义第26-31页
第三章 生态敏感性分析在长治市生态建设规划中的应用第31-41页
   ·生态敏感性涵义第31页
   ·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土壤侵蚀敏感性第31-32页
     ·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第32页
     ·石漠化敏感性第32-33页
   ·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·研究结果第34-39页
     ·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第34-35页
     ·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第35-37页
     ·石漠化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布第37-38页
     ·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第38-39页
   ·生态敏感性分析在生态建设规划中的研究意义第39-41页
第四章 "十二五"长治市生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措施第41-48页
   ·长治市生态足迹及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其建设中折射出的问题第41-43页
     ·长治市生态足迹分析在其建设中折射出的问题第41-42页
     ·长治市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其建设中折射出的问题第42-43页
   ·"十二五"期间长治市生态建设的对策与措施第43-48页
第五章 结论与讨论第48-50页
   ·结论第48页
   ·问题与讨论第48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6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6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58-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五种水生植物对含酚废水的去除作用研究
下一篇:Rhodococcus sp. R04对联苯类衍生物的降解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