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引言 | 第10-13页 |
1.1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多屏互动终端业务平台技术的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1-12页 |
1.4 本文的章节安排 | 第12-13页 |
2 智能互联协议标准体系结构的研究 | 第13-19页 |
2.1 智能互联协议分析与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2 智能互联协议行为机制分析 | 第14-18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3 多屏互动终端业务载体类型及应用模式平台的分析研究 | 第19-28页 |
3.1 多屏互动终端业务类型定义 | 第19-22页 |
3.1.1 媒体服务器 MS(Media Server) | 第20-21页 |
3.1.2 媒体播放器 MP(Media Player) | 第21页 |
3.1.3 控制点 CP(Control Point) | 第21-22页 |
3.2 业务应用模式分析 | 第22-25页 |
3.2.1 “拉”模式 | 第22-24页 |
3.2.2 “推”模式 | 第24-25页 |
3.3 多屏互动业务应用场景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3.1 多媒体资源文件传送 | 第25-26页 |
3.3.2 终端平台同步同屏 | 第26-2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4 基于跨界互联多屏互动体系结构的研究 | 第28-44页 |
4.1 基于跨界互联多屏互动体系框架 | 第28-30页 |
4.2 多屏互动业务层分析与研究 | 第30-33页 |
4.2.1 多屏互动业务层体系的研究 | 第30页 |
4.2.2 内容收录管理的建模分析 | 第30-31页 |
4.2.3 多屏互动认证鉴权的建模分析 | 第31-33页 |
4.3 多屏互动服务层分析与研究 | 第33-35页 |
4.2.1 多屏互动服务层体系的研究 | 第33-34页 |
4.2.2 多屏互动服务层体系的研究建模分析 | 第34-35页 |
4.4 多屏互动接入层分析与研究 | 第35-38页 |
4.4.1 多屏互动接入层体系的研究 | 第35-36页 |
4.4.2 多屏互动接入层体系的研究建模分析 | 第36-38页 |
4.4.3 多屏互动接入层体系的研究模块分析 | 第38页 |
4.5 多屏互动终端层分析与研究 | 第38-43页 |
4.5.1 多屏终端平台系统的用例模型 | 第38-39页 |
4.5.2 多屏终端平台系统的的静态建模 | 第39-40页 |
4.5.3 多屏终端平台系统的的动态建模 | 第40-4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5 多屏终端实验平台的搭建及实现 | 第44-56页 |
5.1 终端层应用程序的总体设计 | 第44-45页 |
5.1.1 开发环境 | 第44页 |
5.1.2 多媒体资源共享系统的框架 | 第44-45页 |
5.2 系统具体功能模块的实现 | 第45-52页 |
5.2.1 智能协议栈模块 | 第45-48页 |
5.2.2 数据信息操作模块 | 第48-50页 |
5.2.3 视频编解码模块 | 第50-52页 |
5.3 系统测试 | 第52-55页 |
5.3.1 搭建测试环境 | 第52-53页 |
5.3.2 系统的功能测试 | 第53-5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56-57页 |
6.2 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2-63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