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药学论文--中药药理学论文--中药实验药理论文

葆青口服液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大鼠模型MDA、SOD及皮肤黑色素细胞的影响

中文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前言第12-13页
第一章 理论研究第13-23页
    一、 中医学对黄褐斑的认识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 病因病机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 辨证论治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 外治法第17页
    二、 西医对黄褐斑的认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 发病原因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 治疗第18页
    三、 激光与强脉冲光治疗黄褐斑进展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Q开关激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剥脱性激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点阵激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4、 强脉冲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5、 E光第19-20页
    四、 综合治疗第20页
    五、 黄褐斑药理动物模型的相关实验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六、 当归芍药散治疗黄褐斑的进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 实验研究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 临床研究第21-23页
第二章 实验研究第23-46页
    1. 仪器与材料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实验试剂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主要器材、仪器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实验材料第23-24页
    2. 实验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预实验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动物造模及处理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 取材及指标测定,实验的第8周末。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皮肤组织勾装的制备及SOD、MDA指标的测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 黑色素指标检测第26页
    3. 统计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4. 结果第27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 葆青口服液对各组实验动物皮肤及血清中SOD活性、MDA含量的影响第27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 各组大鼠色素分布情况比较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3 实验结果显示第36-46页
第三章 讨论第46-53页
    1. 导师对黄揭斑的认识及治疗特色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1.1 遵循“整体观”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强调肝郁脾虚与黄褐斑的关系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注重跨学科研究第46页
    2. 葆青口服液组方分析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组成述要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全方配伍意义第47-48页
    3. 实验方法的选择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1 造模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实验药物第49页
    4. 葆青口服液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大鼠模型实验结果分析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 葆青口服液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大鼠模型血清及皮肤组织匀浆中SOD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 葆青口服液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大鼠模型血清及皮肤组织匀浆中MDA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 葆青口服液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大鼠模型皮肤黑素颗粒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 葆青口服液中胶原蛋白多肽对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大鼠模型的作用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5 葆青口服液药量效应的分析第51页
    5. 不足与展望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9-60页
致谢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含硫酸酯海藻多糖/Ⅰ型胶原复合支架的制备及用于皮肤再生修复的研究
下一篇:从自噬调控探讨清热活血方及芹菜素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作用机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