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川河河流健康诊断及评价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河流健康研究状况 | 第9-13页 |
1.2.1 河流健康的定义 | 第10页 |
1.2.2 国外河流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1.2.3 国内河流健康评价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| 第15-21页 |
2.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15-16页 |
2.2 河流健康评价指标的选取 | 第16-17页 |
2.3 对现有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的认识 | 第17-21页 |
第三章 河流健康指数公式的推导 | 第21-29页 |
3.1 河流健康的标志 | 第21-22页 |
3.2 河流健康指数公式的建立 | 第22-27页 |
3.2.1 流量因子I_1 | 第22-23页 |
3.2.2 流量变幅因子I_2 | 第23-24页 |
3.2.3 水沙关系因子I_3 | 第24-25页 |
3.2.4 河道水质因子I_4 | 第25页 |
3.2.5 其他健康指标因子 | 第25-26页 |
3.2.6 河流健康综合指数计算公式 | 第26-27页 |
3.3 河流健康诊断标准的确定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三川河河流生态健康评价 | 第29-57页 |
4.1 研究区的概况 | 第29-33页 |
4.1.1 自然概况 | 第29-32页 |
4.1.2 社会经济状况 | 第32-33页 |
4.2 三川河主要问题 | 第33-36页 |
4.2.1 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| 第33-35页 |
4.2.2 污废水排放量大,水体受到污染 | 第35页 |
4.2.3 岩溶泉水流量锐减 | 第35-36页 |
4.3 计算区域介绍 | 第36-37页 |
4.4 河流健康指数公式中参数的计算 | 第37-39页 |
4.4.1 低限流量Q_c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4.4.2 来沙系数临界值Φ_c | 第38-39页 |
4.5 计算结果分析 | 第39-57页 |
4.5.1 因子I_1趋势分析 | 第40-43页 |
4.5.2 因子I_2趋势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5.3 因子I_3趋势分析 | 第46-50页 |
4.5.4 因子I_4趋势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5.5 综合健康指数RHI趋势分析 | 第52-57页 |
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57-59页 |
5.1 结论 | 第57-58页 |
5.2 建议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加的研究工作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