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书的审美之维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1页 |
一、家书的起源与历史流变 | 第11-22页 |
(一) 先秦——发轫期 | 第13-15页 |
(二) 汉魏六朝——发展期 | 第15-18页 |
(三) 唐宋——成熟期 | 第18-20页 |
(四) 元明清——鼎盛期 | 第20-22页 |
二、家书的审美特征 | 第22-31页 |
(一) 情感真挚性 | 第22-26页 |
(二) 自由普适性 | 第26-28页 |
(三) 符号象征性 | 第28-31页 |
三、家书的审美风格 | 第31-45页 |
(一) 条畅 | 第31-34页 |
(二) 著我 | 第34-37页 |
(三) 实境 | 第37-39页 |
(四) 壮美与优美 | 第39-41页 |
(五) 悲剧与风趣 | 第41-44页 |
(六) 含蓄、丑 | 第44-45页 |
四、家书的审美价值 | 第45-57页 |
(一) 家书审美价值的多元化 | 第46-47页 |
(二) 家书审美价值的具体表现 | 第47-55页 |
(三) 家书的文体学意义 | 第55-57页 |
五、媒介革命与家书的未来 | 第57-64页 |
(一) 数字化舞台上的“新型家书” | 第58-60页 |
(二) 如何看待“新型家书”对传统家书的冲击 | 第60-62页 |
(三) 新型家书在“E 文化”光环下的隐忧 | 第62-64页 |
结语 | 第64-66页 |
注释 | 第66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| 第78-79页 |
致谢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