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统的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萧统研究概述 | 第8-14页 |
第一节 萧氏父子:萧衍、萧统、萧纲、萧绎 | 第8-10页 |
第二节 关于“萧统的文学思想”的研究概述 | 第10-12页 |
第三节 关于“萧统的文学活动”的研究概述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萧统的文学思想 | 第14-23页 |
第一节 萧统的基本思想 | 第14-18页 |
一、孝子楷模 | 第14-15页 |
二、儒者仁心 | 第15-16页 |
三、佛道兼修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萧统的文学思想 | 第18-23页 |
一、文学发展观:踵事增华、变本加厉 | 第18-19页 |
二、文学典范观:丽而不浮、典而不野 | 第19-20页 |
三、文学教化观:“此亦有助于风教也” | 第20-23页 |
第三章 萧统的文学活动 | 第23-33页 |
第一节 萧统的诗文创作 | 第23-29页 |
一、萧统的“诗”创作 | 第23-26页 |
二、萧统的“文”创作 | 第26-29页 |
第二节 萧统与《文选》 | 第29-33页 |
一、萧统编纂《文选》的原因 | 第29-31页 |
二、《文选》的后世流传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萧统文学活动中的精神遗产 | 第33-48页 |
第一节 萧统与曹植 | 第33-38页 |
一、继承相同审美情趣的诗 | 第33-34页 |
二、唯一入选的《洛神赋》 | 第34-35页 |
三、驾轻就熟的七、表、书、诔 | 第35-38页 |
第二节 萧统与陶渊明 | 第38-44页 |
一、萧统与《陶渊明集序》 | 第39-41页 |
二、《文选》选录陶渊明作品简析 | 第41-42页 |
三、萧统对陶渊明玄学思想的传承 | 第42-44页 |
第三节 萧氏父子与宫体诗 | 第44-48页 |
一、宫体诗的界定及特点 | 第44-45页 |
二、萧氏父子与宫体诗的发展传承 | 第45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3页 |
后记 | 第53-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