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政治理论论文--政治学史、政治思想史论文--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

梁启超新民思想下的国民重塑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方法第12-15页
第二章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内涵与特征第15-23页
    第一节 新民思想的内涵与特征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新民思想形成的原因及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新民思想的内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新民思想的特征第17-19页
    第二节 新民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竞争与进步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权利与自由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进取精神下的民族主义理论第20-23页
第三章 梁启超新民思想对国民劣根性的剖析第23-31页
    第一节 由新民思想看国民劣根性的本质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内心深处的奴性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公德的缺失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进取精神的缺失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4、 爱国主义的缺失第25-26页
    第二节 用新民思想改造国民劣根性第26-3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破除心奴,解放思想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对国民道德的提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培养国民的进取和冒险精神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、 爱国主义之上的民族国家观第29-31页
第四章 梁启超新民思想对国民品格素养的塑造第31-39页
    第一节 对新型公民理想模式的定义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平民化人格思想的来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平民化人格的个性发展第32-34页
    第二节 培养新型公民的路径选择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新民人格的修养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新民人格教育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用民主和自由熏陶新民人格第37-39页
第五章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时代价值及历史局限性第39-45页
    第一节 新民思想的时代价值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一种全新的人格起点第39-41页
    第二节 新民思想的历史局限性第41-45页
        1、 个人与群体关系的传统困境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、 社会民主制度缺失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、 经济条件的制约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、 对戊戌变法的反思而导致的局限性第44-45页
结语第45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49页
致谢第49-5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1-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日在海洋权益管理中的合作与冲突
下一篇:公民政治心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