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8-18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、问题和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.2 论文创新点 | 第13页 |
1.4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.2 论文框架 | 第14-15页 |
1.5 基本概念 | 第15-18页 |
1.5.1 公共服务 | 第15-16页 |
1.5.2 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云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需求分析 | 第18-23页 |
2.1 广播电视基本需求分析 | 第18-19页 |
2.1.1 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宣传平台 | 第18页 |
2.1.2 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| 第18页 |
2.1.3 实施社会教育的重要工具 | 第18-19页 |
2.1.4 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| 第19页 |
2.2 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需求 | 第19-23页 |
2.2.1 云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需求者 | 第19页 |
2.2.2 能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是迫切需求 | 第19-20页 |
2.2.3 知识文化类节目是重点需求 | 第20-21页 |
2.2.4 本地广播电视节目是基本需求 | 第21页 |
2.2.5 少数民族语节目是多元化需求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云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现状、问题及原因 | 第23-34页 |
3.1 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| 第23-28页 |
3.1.1 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建设水平有所提高 | 第23页 |
3.1.2 三种传输覆盖方式快速发展 | 第23-26页 |
3.1.2.1 通过地面无线覆盖人口密集区 | 第23-24页 |
3.1.2.2 通过有线保障基本收视权益 | 第24-25页 |
3.1.2.3 通过卫星实现全省无盲区覆盖 | 第25-26页 |
3.1.3 民族语言节目覆盖取得较好发展 | 第26-27页 |
3.1.4 组织和人才保障有一定发展 | 第27页 |
3.1.5 供给成效分析 | 第27-28页 |
3.1.5.1 通过三种方式实现较好覆盖 | 第27-28页 |
3.1.5.2 农村群众和各级政府满意 | 第28页 |
3.1.5.3 筑牢了边疆文化安全 | 第28页 |
3.2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| 第28-34页 |
3.2.1 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1页 |
3.2.1.1 供给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| 第28-29页 |
3.2.1.2 三种传输覆盖方式供给效果差别较大 | 第29-30页 |
3.2.1.3 本地节目传输覆盖范围有限 | 第30页 |
3.2.1.4 民族语言节目不能满足需求 | 第30-31页 |
3.2.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1-34页 |
3.2.2.1 供给投入相对较少 | 第31页 |
3.2.2.2 三种传输覆盖方式发展不协调 | 第31-32页 |
3.2.2.3 供给统一性与需求多样化存在矛盾 | 第32-33页 |
3.2.2.4 供给机制体制不完善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云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| 第34-44页 |
4.1 新形势下重新审视云南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 | 第34-35页 |
4.1.1 当前舆情下重要的宣传平台 | 第34页 |
4.1.2 保障农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权利 | 第34页 |
4.1.3 推进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| 第34-35页 |
4.2 创新供给方式,加快公共服务供给 | 第35-36页 |
4.2.1 以政府牵头加快推进广播电视覆盖 | 第35页 |
4.2.2 调动社会和企业力量,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发展 | 第35-36页 |
4.3 统筹协调传输覆盖方式,提高覆盖效率 | 第36-38页 |
4.3.1 统一性与多样性分析 | 第36页 |
4.3.2 统筹地面无线、有线、卫星三种方式协调发展 | 第36-38页 |
4.4 加强组织、人才和资金保障 | 第38-40页 |
4.4.1 加强组织保障 | 第38-39页 |
4.4.2 加强人才保障 | 第39页 |
4.4.3 加强资金保障 | 第39-40页 |
4.5 完善制度和法制建设 | 第40页 |
4.5.1 完善制度建设 | 第40页 |
4.5.2 完善法治建设 | 第40页 |
4.6 完善供给选择与考核体系 | 第40-44页 |
4.6.1 基于自适应系统的供需关系分析 | 第40-42页 |
4.6.2 建立完善的供给选择评估体系 | 第42页 |
4.6.3 完善供给考核体系 | 第42-44页 |
附录:考核分数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