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多规合一的生态用地红线优化研究--以盈江县为例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一、研究目标 | 第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、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2-16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二.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三、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研究综述 | 第16-27页 |
第一节 基本概念 | 第16-18页 |
一、生态红线 | 第16页 |
二、多规合一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相关理论 | 第18-21页 |
一、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8-19页 |
二、博弈论 | 第19-20页 |
三、协同理论 | 第20页 |
四、反规划理论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1-27页 |
一、国内研究 | 第21-25页 |
二、国外研究 | 第25-26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区域概述及数据来源 | 第27-36页 |
第一节 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7-32页 |
一、自然资源条件 | 第27-31页 |
二、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2-34页 |
第三节 研究数据来源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盈江县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的划定 | 第36-43页 |
第一节 不同类型生态用地红线划定指标 | 第36-38页 |
第二节 不同类型生态用地保护红线划定结果 | 第38-43页 |
一、重点生态服务功能区 | 第38-41页 |
二、生态敏感红线 | 第41-43页 |
第五章 基于“多规合一”的盈江县生态红线的优化 | 第43-56页 |
第一节 多规空间管制体系 | 第43-49页 |
一、多规空间管制分区 | 第43-44页 |
二、多规空间协调原则 | 第44-46页 |
三、多规合一技术规划规范 | 第46-48页 |
四、“多规合一”生态空间案例研究 | 第48-49页 |
第二节 基于“多规合一”的不同生态红线协调原则 | 第49-50页 |
第三节 基于“多规合一”的生态红线优化结果 | 第50-53页 |
第四节 结果分析 | 第53-5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第一节 研究结论 | 第56-57页 |
第二节 研究展望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