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施工论文--施工管理论文

建设项目IPD模式的应用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状况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方案第11-13页
第二章 IPD交付模式的相关理论第13-24页
    2.1 IPD交付模式的概念第13页
    2.2 IPD模式的特点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各参与方更早参与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团队间高度协作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决策分析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发挥各方优势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信息共享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各参与方共享利益共同承担风险第15-16页
    2.3 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分析第16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DBB(Design-Bid-Build)模式的特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CM(ConstructionManagement)模式的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DB(DesignBuild)总承包模式的特点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Partnering模式的特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DBO(Design-Build-Operation)模式的特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6 EPC(Engineering-Procurement-Construction)模式的特点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7 BOT(Build-Operate-Transfer)模式的特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8 PPP(Public-Private-Partnership)模式的特点第21-22页
    2.4 IPD模式与传统交付模式的比较分析第22-24页
第三章 IPD模式的实施构架第24-33页
    3.1 IPD执行关键点分析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组建项目组织团队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各参与方共同签订遵守合同协议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拟定工作程序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全面的技术支持第27-28页
    3.2 实施措施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参与方的早期介入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建立责任豁免机制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建立奖励制度第30页
    3.3 技术支持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BIM技术的支持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精益建造对IPD模式技术支撑第31-33页
第四章 IPD交付模式的工程实例与障碍第33-39页
    4.1 IPD模式的成功实例第33-35页
    4.2 IPD模式在我国的应用障碍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信用障碍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责任障碍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风险分担利益分配障碍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技术障碍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奖励制度障碍第37页
    4.3 我国的法律对IPD的不利影响第37-39页
第五章 IPD模式应用对策建议第39-41页
    5.1 企业从实际中证明自身第39页
    5.2 明确收益分配原则第39-40页
    5.3 明确参与方投入的资源权重第40-41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41-43页
    6.1 研究结论第41页
    6.2 研究展望第41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44页
致谢第44-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嵌岩桩竖向承载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
下一篇:中空夹层复式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