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9页 |
1.1 协作体系概述 | 第7-9页 |
1.1.1 国外发展 | 第8页 |
1.1.2 国内发展 | 第8-9页 |
1.2 斜拉桥的发展 | 第9-13页 |
1.2.1 国外发展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发展 | 第10-13页 |
1.3 斜拉-连续协作体系桥的发展 | 第13-17页 |
1.3.1 国外发展 | 第14页 |
1.3.2 国内发展 | 第14-17页 |
1.3.3 斜拉-连续协作体系桥分类 | 第17页 |
1.4 本文工作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桥梁结构分析理论 | 第19-30页 |
2.1 有限元基本原理 | 第19-21页 |
2.1.1 有限元法特点 | 第19页 |
2.1.2 桥梁结构有限元分析步骤 | 第19-21页 |
2.2 自振特性分析 | 第21-23页 |
2.3 动力分析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4 反应谱分析 | 第24-27页 |
2.4.1 反应谱的基本概念及优缺点 | 第24-25页 |
2.4.2 反应谱的基本原理 | 第25-26页 |
2.4.3 反应谱理论地震力计算 | 第26-27页 |
2.5 时程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5.1 时程分析基本概念 | 第27-28页 |
2.5.2 时程分析计算方法 | 第28页 |
2.5.3 地震动加速度时程选取 | 第28-29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斜拉-连续协作体系桥静力分析 | 第30-44页 |
3.1 背景工程 | 第30-31页 |
3.2 布索形式对斜拉-连续协作体系桥静力性能的影响 | 第31-36页 |
3.2.1 两种布索形式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31-32页 |
3.2.2 两种布索形式的内力效应 | 第32-35页 |
3.2.3 两种布索形式的挠度效应 | 第35-36页 |
3.3 三种不同结构体系静力分析 | 第36-42页 |
3.3.1 三种不同结构体系有限元模型建立 | 第36-38页 |
3.3.2 桥梁活载效应 | 第38页 |
3.3.3 不同结构体系的内力效应 | 第38-40页 |
3.3.4 不同结构体系的挠度效应 | 第40-4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斜拉-连续协作体系桥动力分析 | 第44-58页 |
4.1 不同结构体系自振特性计算分析 | 第44-48页 |
4.2 斜拉-连续协作体系桥反应谱计算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2.1 地震动的输入 | 第48-49页 |
4.2.2 反应谱分析组合方法 | 第49-50页 |
4.2.3 反应谱计算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3 斜拉-连续协作体系桥时程计算分析 | 第51-53页 |
4.3.1 时程分析概述 | 第51页 |
4.3.2 地震的输入 | 第51-52页 |
4.3.3 时程计算分析 | 第52-53页 |
4.4 斜拉-连续协作体系桥反应谱与时程分析计算结果对比 | 第53-5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总结 | 第58-60页 |
5.1 主要工作回顾 | 第58-59页 |
5.2 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