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及立法完善

中文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1页
前言第12-13页
一、虚假诉讼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第13-16页
    (一) 虚假诉讼罪的含义第13页
    (二) 虚假诉讼罪的构成要件第13-16页
二、虚假诉讼罪与相关概念及相关罪名之间的关系解读第16-20页
    (一) 虚假诉讼与相关概念的关系解读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 虚假诉讼与恶意诉讼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 虚假诉讼与诉讼诈骗第17页
    (二) 虚假诉讼罪与相关罪名之间的关系解读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 虚假诉讼罪与妨害作证罪的界限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 虚假诉讼罪与帮助毁灭、伪造证据罪的界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3. 虚假诉讼罪与诈骗罪的界限第18-20页
三、虚假诉讼罪的司法认定难点解析第20-25页
    (一) 怎样理解提起民事诉讼中的“提起”第20-21页
    (二) 怎样理解本罪的“民事诉讼”第21-23页
    (三) 怎样理解“以捏造的事实”第23-25页
四、虚假诉讼罪的犯罪形态认定第25-32页
    (一) 虚假诉讼罪的停止形态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虚假诉讼罪的既遂第25-27页
    (二) 虚假诉讼罪的共犯形态分析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 当事人构成共同犯罪情形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 当事人与律师、司法工作人员构成犯罪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 鉴定人、鉴定机构构成犯罪分析第29页
    (三) 虚假诉讼罪的罪数形态分析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 按想象竞合犯处理的情形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 按牵连犯处理的情形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 对第三百零七条之一第四款的解读第30-32页
五、虚假诉讼罪的立法完善第32-36页
    (一) 虚假诉讼应扩大适用于行政诉讼案件第32-33页
    (二) 设立明确的立案标准第33页
    (三) 扩大“以捏造的事实”的范围第33-34页
    (四) 进一步对“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”进行界定第34页
    (五) 应进一步对量刑标准进行明确界定第34-36页
结语第36-37页
参考文献第37-40页
致谢第40-4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41-42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42页

论文共4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刑罚附随后果研究
下一篇:论过失不真正不作为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