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0-18页 |
1.1 酚类物质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1.1.1 酚类物质的分类 | 第10-12页 |
1.1.2 酚类物质的分布 | 第12-13页 |
1.1.3 酚类物质在植物体中的功能 | 第13页 |
1.1.4 酚类物质对人体的功能 | 第13-14页 |
1.1.5 环境因素对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| 第14页 |
1.2 苹果酚类物质 | 第14-16页 |
1.2.1 苹果中的酚类物质 | 第14-16页 |
1.2.2 苹果酚类物质的功能 | 第16页 |
1.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1 试验材料与处理 | 第18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18-19页 |
2.3 统计分析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结果 | 第20-41页 |
3.1 不同发育阶段的酚类物质含量 | 第20-27页 |
3.1.1 不同发育阶段酚酸类物质含量 | 第20-21页 |
3.1.2 不同发育阶段二氢查耳酮类物质含量 | 第21-22页 |
3.1.3 不同发育阶段黄酮醇类物质的含量 | 第22-24页 |
3.1.4 不同发育阶段黄烷醇类物质的含量 | 第24-26页 |
3.1.5 不同发育阶段花色苷的含量 | 第26-27页 |
3.2 不同生长阶段酚类物质含量 | 第27-33页 |
3.2.1 不同生长阶段酚酸类物质的含量 | 第27-28页 |
3.2.2 不同生长阶段二氢查耳酮类物质的含量 | 第28-29页 |
3.2.3 不同生长阶段黄酮醇类物质的含量 | 第29-32页 |
3.2.4 不同生长阶段黄烷醇类物质的含量 | 第32-33页 |
3.2.5 不同生长阶段花色苷的含量 | 第33页 |
3.3 乙烯利衰老处理的酚类物质含量 | 第33-41页 |
3.3.1 乙烯利衰老处理的酚酸类物质含量 | 第33-35页 |
3.3.2 乙烯利衰老处理的二氢查耳酮类物质含量 | 第35-36页 |
3.3.3 乙烯利衰老处理的黄酮醇类物质含量 | 第36-38页 |
3.3.4 乙烯利衰老处理的黄烷醇类物质含量 | 第38-40页 |
3.3.5 乙烯利衰老处理的花色苷物质含量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讨论 | 第41-44页 |
4.1 绚丽海棠叶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酚酸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| 第41页 |
4.2 绚丽海棠叶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二氢查耳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| 第41-42页 |
4.3 绚丽海棠叶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黄酮醇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| 第42页 |
4.4 绚丽海棠叶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黄烷醇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| 第42-43页 |
4.5 绚丽海棠叶片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花色苷含量的变化 | 第43-44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| 第44-45页 |
5.1 结论 | 第44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