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行政调解应用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8-12页 |
一、选题的由来与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9-10页 |
三、文章的结构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行政调解概述 | 第12-17页 |
第一节 行政调解的概念 | 第12-15页 |
一、调解的主体 | 第12-13页 |
二、调解的客体 | 第13页 |
三、调解的内容 | 第13页 |
四、调解的程序 | 第13-14页 |
五、调解的效力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行政调解的价值分析 | 第15-17页 |
一、社会视角分析 | 第15页 |
二、政府视角分析 | 第15-16页 |
三、公民视角分析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概述 | 第17-24页 |
第一节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起源和概念 | 第17-18页 |
一、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起源 | 第17-18页 |
二、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概念 | 第18页 |
第二节 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主要内容 | 第18-24页 |
一、发展沿革和法律体系 | 第18-19页 |
二、保护的知识产权种类 | 第19页 |
三、保护的环节 | 第19页 |
四、保护的程序 | 第19-24页 |
(一) 海关备案 | 第20-21页 |
(二) 依申请保护措施 | 第21-22页 |
(三) 依职权保护措施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引入行政调解的应用分析 | 第24-38页 |
第一节 必要性分析 | 第24-31页 |
一、海关执法理念的转变 | 第24-25页 |
二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的需要 | 第25-31页 |
(一) 有助于提高解决侵权纠纷的效率 | 第25-26页 |
(二) 有助于澄清纠纷争议的事实 | 第26-27页 |
(三) 有助于平衡纠纷双方权益 | 第27-28页 |
(四) 有助于彻底解决侵权纠纷 | 第28-29页 |
(五) 有助于树立海关权威性和公信力 | 第29-30页 |
(六) 有助于缓解法院受理案件的压力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| 第31-38页 |
一、与知识产权多维度属性相契合 | 第31-33页 |
(一) 知识产权的私权本质 | 第31-32页 |
(二) 知识产权的公共属性 | 第32-33页 |
二、可与海关执法模式相契合 | 第33-36页 |
(一) 行政调解是对现行执法程序的必要补充 | 第33-34页 |
(二) 行政调解可与海关调查兼容并存 | 第34-35页 |
(三) 行政调解可与现行执法程序无缝衔接 | 第35-36页 |
三、我国现有的关于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制度 | 第36-38页 |
第四章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行政调解制度构想 | 第38-43页 |
第一节 调解的原则 | 第38页 |
第二节 调解的范围 | 第38-39页 |
第三节 调解的程序 | 第39-41页 |
第四节 调解的效力 | 第41页 |
第五节 监督与制约 | 第41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注释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致谢 | 第48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