材料表面特性对结霜影响的试验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5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结霜问题的研究概况 | 第10-20页 |
1.2.1 结霜问题的起源 | 第10-11页 |
1.2.2 结霜现象的显微观察 | 第11-12页 |
1.2.3 结霜的因素效应 | 第12-16页 |
1.2.4 结霜的研究方法和参数测试 | 第16-20页 |
1.3 结霜的防范 | 第20-22页 |
1.3.1 常见的除霜手段 | 第20页 |
1.3.2 抑制冷表面结霜方法的研究概况 | 第20-22页 |
1.4 论文研究内容 | 第22-25页 |
第2章 冷表面结霜过程的试验观察 | 第25-37页 |
2.1 引言 | 第25页 |
2.2 试验装置和方法 | 第25-29页 |
2.2.1 试验装置 | 第25-27页 |
2.2.2 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和观察指标 | 第27页 |
2.2.3 试验条件 | 第27-28页 |
2.2.4 试验方法及步骤 | 第28-29页 |
2.3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9-36页 |
2.3.1 试验装置的冷表面降温速率 | 第30页 |
2.3.2 冷表面结霜现象观察 | 第30-33页 |
2.3.3 霜层生长速率的测量 | 第33-34页 |
2.3.4 霜枝的形态变化及倒伏现象 | 第34-36页 |
2.4 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生物疏水性表面的冷凝结霜现象观察 | 第37-61页 |
3.1 引言 | 第37页 |
3.2 疏水性生物表面的显微观察试验 | 第37-44页 |
3.2.1 试验仪器的选择 | 第37-39页 |
3.2.2 生物表面形貌的显微观察 | 第39-44页 |
3.3 疏水性生物表面上的冷凝结霜试验 | 第44-45页 |
3.3.1 冷凝结霜试验的对象 | 第44页 |
3.3.2 结霜试验的观察装置 | 第44-45页 |
3.3.3 结霜试验的观察指标 | 第45页 |
3.4 疏水性生物表面的抑霜机理和结霜现象观察 | 第45-55页 |
3.4.1 疏水性生物的浸润性和抑霜性分析 | 第45-50页 |
3.4.2 蝴蝶翅膀表面的结霜现象观察过程 | 第50-52页 |
3.4.3 鳞片对其润湿性和结霜过程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3.4.4 疏水性表面结霜过程的霜晶生长状态 | 第54-55页 |
3.5 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55-58页 |
3.5.1 超疏水表面多次冻融后的耐久性分析 | 第55-57页 |
3.5.2 生物超疏水表面的抑霜性和耐久性分析 | 第57-58页 |
3.6 小结 | 第58-61页 |
第4章 防结霜玻璃涂层的制备及结霜试验观察 | 第61-75页 |
4.1 引言 | 第61页 |
4.2 防结霜玻璃涂层的制备 | 第61-66页 |
4.2.1 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案 | 第61页 |
4.2.2 疏水涂层的制备工艺 | 第61-62页 |
4.2.3 涂层润湿性的表征及微观形貌 | 第62-66页 |
4.3 玻璃表面结霜观察试验 | 第66-71页 |
4.3.1 试验装置和试验条件 | 第66-67页 |
4.3.2 不同表面温度对冷表面结霜的影响 | 第67-70页 |
4.3.3 对比分析有无涂层的表面结霜试验 | 第70-71页 |
4.4 超疏水涂层的抑霜结果与讨论 | 第71-72页 |
4.5 小结 | 第72-75页 |
第5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5.1 本文结论 | 第75-76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76页 |
5.3 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3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83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