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2-13页 |
Abstract | 第13页 |
第一章 前言 | 第14-21页 |
1 泡状棘球蚴简介 | 第14-17页 |
1.1 多房棘球绦虫简介 | 第14-15页 |
1.2 泡球蚴病简介 | 第15-17页 |
2 干细胞多潜能性相关因子OCT4的研究进展 | 第17-19页 |
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EmOCT4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1-40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31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21页 |
1.2 试剂与仪器 | 第21-23页 |
1.2.1 主要试剂 | 第21-22页 |
1.2.2 溶液配制 | 第22-23页 |
1.2.3 仪器 | 第23页 |
1.3 实验方法 | 第23-31页 |
1.3.1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23页 |
1.3.2 泡球蚴组织的获得与RNA的提取 | 第23-24页 |
1.3.3 RACE扩增EmOCT4基因全长序列 | 第24-31页 |
1.3.4 EmOCT4基因分析与蛋白结构预测 | 第31页 |
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1-38页 |
2.1 RNA的提取 | 第31页 |
2.2 RACE结果 | 第31-33页 |
2.2.1 3'RACE结果 | 第31-32页 |
2.2.2 5'RACE结果 | 第32-33页 |
2.3 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3-38页 |
2.3.1 泡球蚴EmOCT4蛋白序列分析 | 第33-35页 |
2.3.2 不同物种OCT4氨基酸序列比对 | 第35-37页 |
2.3.3 OCT4基因的系统发生树 | 第37页 |
2.3.4 EmOCT4蛋白三级结构预测 | 第37-38页 |
3 讨论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EmOCT4多克隆抗体制备 | 第40-55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9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40页 |
1.2 试剂与仪器 | 第40-43页 |
1.2.1 主要试剂 | 第40-41页 |
1.2.2 溶液配制 | 第41-43页 |
1.2.3 仪器与耗材 | 第43页 |
1.3 实验方法 | 第43-49页 |
1.3.1 EmOCT4特异性片段的选择 | 第43-44页 |
1.3.2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4-45页 |
1.3.3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45-46页 |
1.3.4 蛋白的纯化 | 第46-48页 |
1.3.5 蛋白浓度测定 | 第48页 |
1.3.6 免疫注射兔子 | 第48-49页 |
1.3.7 Western杂交检测抗体 | 第49页 |
2 实验结果 | 第49-53页 |
2.1 重组质粒pET-28a-EmOCT4的构建 | 第49-50页 |
2.2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| 第50-53页 |
2.3 蛋白浓度测定结果 | 第53页 |
2.4 抗体的检测 | 第53页 |
3 讨论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EmOCT4蛋白的细胞定位 | 第55-67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55-59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55-56页 |
1.2 试剂与仪器 | 第56-57页 |
1.2.1 实验试剂 | 第56-57页 |
1.2.2 主要溶液的配制 | 第57页 |
1.2.3 仪器 | 第57页 |
1.3 实验方法 | 第57-59页 |
1.3.1 EmOCT4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 | 第57-58页 |
1.3.2 EmOCT4与EmSOX2在真核细胞中的共定位 | 第58页 |
1.3.3 EmOCT4在泡球蚴组织细胞中的定位 | 第58-59页 |
1.3.3.1 EmOCT4在泡球蚴原头节细胞中的定位 | 第58-59页 |
1.3.3.2 EmOCT4在体外培养囊泡细胞中的定位 | 第59页 |
2 实验结果 | 第59-65页 |
2.1 EmOCT4在真核细胞中的定位 | 第59-62页 |
2.1.1 重组质粒pCMV5-HA-EmOCT4的构建 | 第59-60页 |
2.1.2 EmOCT4在293T细胞中的定位 | 第60-62页 |
2.2 EmOCT4蛋白在泡球蚴组织细胞中的定位 | 第62-65页 |
2.2.1 EmOCT4在泡球蚴生发层细胞中的定位 | 第62-63页 |
2.2.2 EmOCT4在泡球蚴原头节细胞中的定位 | 第63-64页 |
2.2.3 EmOCT4在泡球蚴体外培养囊泡的生发层细胞的定位 | 第64-65页 |
3 讨论 | 第65-67页 |
第五章 EmOCT4在诱导多能干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| 第67-87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7-80页 |
1.1 实验材料 | 第67-68页 |
1.2 试剂与仪器 | 第68-70页 |
1.2.1 实验试剂 | 第68页 |
1.2.2 主要溶液的配置 | 第68-70页 |
1.2.3 仪器 | 第70页 |
1.3 实验方法 | 第70-80页 |
1.3.1 逆转录病毒载体Pmxs-EmOCT4的构建 | 第70-71页 |
1.3.2 MEF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| 第71-74页 |
1.3.3 饲养层细胞的制备与培养 | 第74-75页 |
1.3.4 病毒包装 | 第75-76页 |
1.3.5 病毒介导多能性相关基因感染MEF细胞 | 第76-77页 |
1.3.6 MEF细胞重编程 | 第77-78页 |
1.3.7 iPS细胞克隆的分离与传代培养 | 第78页 |
1.3.8 iPS细胞的鉴定 | 第78-80页 |
2 实验结果 | 第80-85页 |
2.1 重组质粒Pmxs-EmOCT4的酶切检测 | 第80-81页 |
2.2 iPS细胞的诱导及克隆鉴定 | 第81-85页 |
3 讨论 | 第85-87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87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5页 |
致谢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