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32页 |
第1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行 PCI 术的抗栓治疗新进展 | 第13-26页 |
1.1 ACS 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 ACS 的抗栓治疗 | 第17-26页 |
1.2.1 抗血小板治疗 | 第17-24页 |
1.2.1.1 环氧化酶抑制剂 | 第17-18页 |
1.2.1.2 二磷酸腺苷(ADP)受体拮抗剂 | 第18-19页 |
1.2.1.3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/Ⅲa(GPⅡb/Ⅲa)受体拮抗剂(GPI) | 第19-20页 |
1.2.1.4 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| 第20-21页 |
1.2.1.5 新型噻吩吡啶类药物 | 第21-22页 |
1.2.1.6 非噻吩吡啶类药物 | 第22-23页 |
1.2.1.7 新型非噻吩吡啶类药物 | 第23-24页 |
1.2.2 抗凝治疗 | 第24-26页 |
第2节 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 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| 第26-32页 |
2.1 盐酸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机制 | 第27页 |
2.2 盐酸替罗非班在 STEMI 中的应用 | 第27-28页 |
2.3 盐酸替罗非班在 NSTE-ACS 中的应用 | 第28-29页 |
2.4 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| 第29-32页 |
第2章 实验部分 | 第32-37页 |
2.1 实验资料 | 第32-35页 |
2.1.1 研究对象 | 第32-33页 |
2.1.2 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 | 第33-34页 |
2.1.3 治疗药品 | 第34-35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35-36页 |
2.2.1 实验分组 | 第35页 |
2.2.2 给药方法 | 第35页 |
2.2.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| 第35-36页 |
2.3 统计学处理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结果 | 第37-46页 |
3.1 3 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| 第37-38页 |
3.2 3 组梗死相关血管分布比较 | 第38-39页 |
3.3 3 组 PCI 术前及术后 TIMI 血流分级比较 | 第39-41页 |
3.4 3 组血小板减少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| 第41-42页 |
3.5 3 组住院期间及术后 6 个月 MACE 发生率比较 | 第42-44页 |
3.6 3 组术后 15 天及 6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比较 | 第44-46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46-50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9页 |
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