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22页 |
1.1 传统显示技术 | 第13页 |
1.2 激光显示 | 第13-16页 |
1.2.1 第一代激光显示技术 | 第14-15页 |
1.2.2 第二代激光显示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3 光致发光材料 | 第16-18页 |
1.3.1 定义 | 第16-17页 |
1.3.2 分类 | 第17页 |
1.3.3 荧光粉的性能参数 | 第17页 |
1.3.4 荧光粉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4 稀土发光材料 | 第18-21页 |
1.4.1 引言 | 第18-19页 |
1.4.2 稀土元素简介 | 第19页 |
1.4.3 稀土元素的电学性质 | 第19-20页 |
1.4.4 稀土元素的光学性质 | 第20-21页 |
1.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计算方法 | 第22-30页 |
2.1 引言 | 第22页 |
2.2 密度泛函理论 | 第22-27页 |
2.2.1 绝热近似 | 第23页 |
2.2.2 Hartree-Fock近似 | 第23页 |
2.2.3 Hohenberg-Kohn定理 | 第23-24页 |
2.2.4 Kohn-Sham方程 | 第24页 |
2.2.5 交换关联势 | 第24-26页 |
2.2.6 赝势 | 第26-27页 |
2.3 第一性原理计算软件 | 第27-30页 |
2.3.1 Material Studio软件 | 第27-28页 |
2.3.2 CASTEP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Ce、Ga共掺的YAG荧光粉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| 第30-41页 |
3.1 引言 | 第30-31页 |
3.2 构建模型和计算方法 | 第31-32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2-39页 |
3.3.1 结构优化 | 第32-33页 |
3.3.2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| 第33-36页 |
3.3.3 吸收光谱 | 第36-3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Ce、Sb共掺的YAG荧光粉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| 第41-50页 |
4.1 引言 | 第41-42页 |
4.2 构建模型和计算方法 | 第42-43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48页 |
4.3.1 结构优化 | 第43-44页 |
4.3.2 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| 第44-47页 |
4.3.3 吸收光谱 | 第47-4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50-52页 |
5.1 论文完成的工作 | 第50-51页 |
5.2 展望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| 第59-60页 |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