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5-28页 |
1.1 手性及手性识别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1.2 手性识别方法的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2.1 色谱法 | 第15-16页 |
1.2.2 光谱法 | 第16页 |
1.2.3 显微方法 | 第16页 |
1.2.4 电化学法 | 第16-17页 |
1.3 手性识别原理简介 | 第17页 |
1.4 碳纳米材料的简介与用途 | 第17-19页 |
1.4.1 碳纳米材料的简介 | 第17-18页 |
1.4.2 CNTs的简介及在电极方面应用 | 第18-19页 |
1.5 色氨酸的简介及其应用 | 第19页 |
1.5.1 色氨酸的简介 | 第19页 |
1.5.2 色氨酸对映异构体的用途 | 第19页 |
1.6 电化学手性传感器手性识别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6页 |
1.6.1 天然多糖简介其手性识别方面的研究 | 第20-24页 |
1.6.1.1 基于β-CD手性识别Trp对映异构体的研究 | 第20-22页 |
1.6.1.2 基于CS手性识别Trp对映异构体的研究 | 第22-24页 |
1.6.2 纤维素纳米晶的简介及其手性识别的研究 | 第24-25页 |
1.6.3 聚β-CD的简介及其手性识别的研究 | 第25页 |
1.6.4 蛋白质简介及其手性识别的研究 | 第25-26页 |
1.7 论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| 第26-28页 |
1.7.1 论文研究思路 | 第26页 |
1.7.2 论文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第2章 壳聚糖/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电化学手性识别Trp对映体 | 第28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28-29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9-31页 |
2.2.1 实验试剂 | 第29页 |
2.2.2 实验仪器 | 第29页 |
2.2.3 MWCNT羧酸化处理 | 第29页 |
2.2.4 溶液配制 | 第29页 |
2.2.5 电极的修饰 | 第29-30页 |
2.2.6 电化学检测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1-39页 |
2.3.1 GCE表面电化学修饰CS膜 | 第31页 |
2.3.2 修饰电极表面的FESEM表征分析 | 第31-32页 |
2.3.3 修饰电极界面的电化学特征分析 | 第32-33页 |
2.3.4 CS/MWCNT/GCE手性识别实验条件优化 | 第33-34页 |
2.3.5 最优实验条件下Trp对映异构体在电极上DPV响应分析 | 第34-35页 |
2.3.6 DPV对Trp对映异构体的检测灵敏度分析 | 第35-36页 |
2.3.7 Trp对映异构体与CS结合常数的研究 | 第36-38页 |
2.3.8 不同比例混合物对映异构体的检测 | 第38-39页 |
2.4 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3章 基于纤维素纳米晶-MWCNT复合膜手性识别Trp对映异构体的研究 | 第40-59页 |
3.1 引言 | 第40-41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1-43页 |
3.2.1 实验试剂 | 第41页 |
3.2.2 实验仪器 | 第41页 |
3.2.3 纤维素纳米晶的制备 | 第41页 |
3.2.4 分散液配制 | 第41-42页 |
3.2.5 电极的修饰过程 | 第42页 |
3.2.6 电化学检测方法 | 第42-43页 |
3.2.6.1 电化学手性识别Trp对映异构体(DPV测量) | 第42-43页 |
3.2.6.2 修饰电极及材料表征 | 第43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3-58页 |
3.3.1 CNC的Zeta电位和红外分析 | 第43-44页 |
3.3.2 电极修饰原理分析 | 第44-45页 |
3.3.3 TEM和SEM对不同修饰界面形态的表征 | 第45-46页 |
3.3.4 修饰电极界面的电化学特性表征分析 | 第46-48页 |
3.3.5 DPV检测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48-49页 |
3.3.6 最优实验条件下Trp对映异构体在电极界面上的DPV检测分析 | 第49-51页 |
3.3.7 Trp对映异构体浓度对DPV检测效果的分析 | 第51-52页 |
3.3.8 Trp和CNCs的结合常数测量 | 第52-55页 |
3.3.8.1 L-和D-Trp与s-CNCs相互作用的紫外检测分析 | 第52-53页 |
3.3.8.2 L-和D-Trp与h-CNCs相互作用的紫外分析 | 第53-55页 |
3.3.9 混合物中L-Trp对映体百分含量检测 | 第55-56页 |
3.3.10 类似手性识别Trp对映异构体的方法比较 | 第56-58页 |
3.4 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4章 基于聚β-环糊精-MWCNT复合膜手性识别Trp对映异构体的研究 | 第59-71页 |
4.1 引言 | 第59-60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60-62页 |
4.2.1 实验试剂 | 第60页 |
4.2.2 实验仪器 | 第60页 |
4.2.3 聚β-环糊精的合成 | 第60页 |
4.2.4 修饰电极准备过程 | 第60-61页 |
4.2.5 电化学及其它检测方法 | 第61-62页 |
4.2.5.1 DPV检测Trp对映异构体 | 第61页 |
4.2.5.2 CV、EIS表征修饰电极 | 第61-62页 |
4.2.5.3 紫外检测 | 第62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2-70页 |
4.3.1 不同界面的FESEM表征和P-β-CD的红外分析 | 第62-63页 |
4.3.2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 | 第63-64页 |
4.3.3 温度和pH对选择性识别Trp对映异构体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4.3.4 最优实验条件下Trp对映异构体在修饰GCE上的DPV分析 | 第65-66页 |
4.3.5 DPV检测Trp对映异构体的灵敏度研究 | 第66-67页 |
4.3.6 Trp和P-β-CD结合常数的测量 | 第67-69页 |
4.3.7 混合液中Trp对映体百分含量预测 | 第69-70页 |
4.4 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5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87页 |
附录A | 第87-89页 |
作者简介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