完善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研究--基于沪、渝房产税试点案例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三、文献回顾 | 第10-11页 |
四、研究方法和内容 | 第11-13页 |
(一)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(二)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房地产税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3-16页 |
一、企业物业税、房产税、房地产税概念比较 | 第13-14页 |
(一) 物业税 | 第13页 |
(二) 房产税 | 第13-14页 |
(三) 房地产税 | 第14页 |
二、本文研究的房地产税内涵界定 | 第14-16页 |
第三章 沪、渝房产税试点及其效果分析 | 第16-26页 |
一、沪、渝房产税试点政策概述 | 第16-17页 |
二、沪、渝房产税试点的影响分析 | 第17-22页 |
(一) 试点城市房产税改革对抑制房价的影响 | 第17-20页 |
(二) 试点城市房产税改革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| 第20-21页 |
(三) 试点城市房产税改革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| 第21页 |
(四) 试点城市房产税改革对税收制度的影响 | 第21-22页 |
三、沪、渝房产税试点政策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6页 |
(一) 试点政策法律依据存疑 | 第22页 |
(二) 纳税主体界定不当 | 第22-23页 |
(三) 征税对象范围过窄 | 第23-24页 |
(四) 计税依据不合理 | 第24页 |
(五) 税率设置不科学 | 第24页 |
(六) 免税范围过大 | 第24-26页 |
第四章 国际房地产税收制度的政策启示 | 第26-31页 |
一、主要国家房地产税税收制度的梳理 | 第26-28页 |
(一) 美国的房地产税收制度 | 第26页 |
(二) 日本的房产税税收制度 | 第26-27页 |
(三) 新加坡的房地产税收制度 | 第27页 |
(四) 俄罗斯的房地产税收制度 | 第27-28页 |
二、主要国家房地产税收制度的政策启示 | 第28-31页 |
(一) 征税目的要符合国情 | 第28页 |
(二) 将房产税作为地方主体税种培养 | 第28页 |
(三) 税率设计应更加灵活 | 第28-29页 |
(四) 选择评估值作为计税依据 | 第29页 |
(五) 税收优惠应更全面 | 第29-31页 |
第五章 完善我国房地产税收制度的思考 | 第31-37页 |
一、明确房地产税的功能定位 | 第31页 |
二、加快推进立法进程 | 第31-32页 |
三、税制要素设计更合理 | 第32-35页 |
(一) 从纳税主体角度 | 第32-33页 |
(二) 从征税范围角度 | 第33页 |
(三) 从征税环节角度 | 第33页 |
(四) 从计税依据角度 | 第33-34页 |
(五) 从税率角度 | 第34页 |
(六) 从税收优惠角度 | 第34-35页 |
四、提升征管水平和优化配套措施 | 第35-36页 |
(一) 人才队伍建设 | 第35页 |
(二) 建立全国联网的不动产信息数据库 | 第35页 |
(三) 采取恰当的征管方式 | 第35-36页 |
五、合理安排税收收入支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致谢 | 第39-4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