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前言 | 第7-13页 |
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| 第7-8页 |
一、选题目的 | 第7页 |
二、选题意义 | 第7-8页 |
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8-10页 |
一、国外研究概况 | 第8-9页 |
二、国内研究概况 | 第9-10页 |
创新之处与研究方法 | 第10-13页 |
一、创新之处 | 第10-12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理论基础 | 第13-19页 |
第一节 以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 | 第13-15页 |
一、政治理念 | 第13页 |
二、经济理念 | 第13-14页 |
三、社会理念 | 第14-15页 |
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人本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价值来源 | 第15-19页 |
一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人民群众 | 第15-16页 |
二、资本主义的剥削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发展历程 | 第19-30页 |
第一节 十八大之前党的执政理念演进 | 第20-25页 |
一、初步形成时期 | 第20-22页 |
二、深化完善时期 | 第22-25页 |
第二节 十八大以来的新历程 | 第25-30页 |
一、十八大的理论成果 | 第25-27页 |
二、十九大的理论成果 | 第27-30页 |
第三章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突破 | 第30-44页 |
第一节 四大理念的深化 | 第30-37页 |
一、政治理念的新突破 | 第30-33页 |
二、文化理念的新突破 | 第33-35页 |
三、社会理念的新突破 | 第35-36页 |
四、经济理念的新突破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指导思想的飞跃 | 第37-44页 |
一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 | 第37-41页 |
二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愿景——两个一百年 | 第41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