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油料作物论文--大豆论文

大豆生长过程中根系菌群的分布和演替规律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-23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0页
    1.2 植物微生物组第10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驱动植物微生物组形成的因素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植物微生物组的功能第14-15页
    1.3 根系微生物生态第15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由土壤到根系:菌群组成存在差异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根系微生物组的组建第17-21页
    1.4 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21-23页
第二章 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组成及时间演替模式的探究第23-4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页
    2.2 试验方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大豆田间种植、采样和样品处理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数据分析第24-25页
    2.3 结果与分析第2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测序基本信息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根系菌群多样性演替规律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根系富集微生物的探究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主要根系相关微生物的演替模式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根系菌群功能代谢预测第34-36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共生根瘤菌在宿主根系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菌群结构组成和演替模式受植物根系显著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根际和根内菌群结构随时间推移越趋保守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特定根系微生物群体与植物年龄显著关联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大豆根系相关微生物的动态模式第39-40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40-41页
第三章 大豆根系菌群共演替模式的探究第41-5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1页
    3.2 试验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样品数据来源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共发生网络构建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统计分析第42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分析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土壤、根际和根内网络特征总概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关键网络节点的探究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特定代表时期网络的模块结构分析第48-49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49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土壤、根际和根内菌群的共发生模式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网络关键微生物节点的拓扑特征第52-54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54-55页
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55-57页
    4.1 主要结论第55页
    4.2 创新点第55-56页
    4.3 展望第56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8页
附录第68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作者简介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有机肥和氮肥用量对青海春油菜生长及硝态氮残留的影响
下一篇:甘蓝型油菜三系骨干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