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晶体学论文

铌酸锂晶体润湿性的全光可逆调控及机理研究

摘要第10-12页
ABSTRACT第12-14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48页
    1.1 铁电体的概述第15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铁电相变的热力学宏观理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铁电相变的微观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铌酸锂的结构,性能和应用第19-20页
    1.2 铁电材料的微结构缺陷以及研究热点第20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点缺陷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线缺陷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面缺陷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铁电材料的一些研究热点及趋势第23-28页
    1.3 固体表面润湿性的研究历史第28-30页
    1.4 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和调控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材料自身性质对润湿性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外场对润湿性的调控第31-36页
    1.5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6-3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8-48页
第二章 使用交替的紫外光和红外光照射LiNbO_3晶体实现晶体表面润湿性的可逆转变第48-7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48页
    2.2 LiNbO_3晶体在交替的紫外和红外光照射下润湿性的可逆循环转变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紫外光照射使LiNbO_3晶体表面润湿性向亲水转变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LiNbO_3不同晶面的紫外光致润湿性转变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红外光照射使LiNbO_3晶体表面润湿性向疏水转变第53-54页
    2.3 结果和讨论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AFM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XPS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PL谱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反射谱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阻抗测试第58-59页
    2.4 表面功能结构的制备和应用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表面图形化结构对润湿性的影响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表面塑性压痕诱导Ag纳米颗粒的沉积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表面塑性压痕对压电性的影响第62-65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65-67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7-71页
第三章 第一性原理计算LiNbO_3晶体表面不同离子形成的终结面上氧空位点缺陷的形成能第71-79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71-72页
    3.2 CASTEP简介第72-73页
    3.3 LiNbO_3晶体表面模型的构建第73-75页
    3.4 氧空位形成能的计算方法第75-76页
    3.5 不同离子形成的终结面上氧空位的形成能的计算第76-77页
    3.6 本章小结第77-7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8-79页
第四章 进一步研究波长,环境湿度以及氧浓度对润湿性恢复的作用和影响第79-8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79页
    4.2 实验过程第79-80页
    4.3 结果和讨论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波长对润湿性恢复的作用和影响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环境湿度对润湿性恢复的作用和影响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氧浓度对润湿性恢复的作用和影响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红外光照射使润湿性恢复的机理第83-8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4-8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85-86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86-88页
    5.1 主要结论第86-87页
    5.2 主要创新点第87页
    5.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第87-88页
致谢第88-89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9-91页
附件第91-96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前合成和后修饰方法的UiO系列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质研究
下一篇:过渡金属化合物基三维电极及其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