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--政治制度论文--公民权利与义务论文

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的行动逻辑研究

中文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引言第9-25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内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问题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内容第12页
    第三节 文献述评第12-2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国外相关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国内相关研究第13-20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思路、框架及方法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研究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研究框架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研究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第五节 主要概念界定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公共文化服务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第24-25页
第二章 样本简介及研究过程第25-30页
    第一节 H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概况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形同虚设的乡村舞台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久负盛名的农民交流会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初露锋芒的农民自乐班第26-27页
    第二节 技术路线与研究过程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确定研究问题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数据搜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数据分析与处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建构理论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理论饱和度检验第29-30页
第三章 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的外在表征——基于原始经验数据的实质理论研究第30-39页
    第一节 H乡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表现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参与主体老龄化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参与内容私性化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参与领域单一化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参与时间集中化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参与方式出场化第32页
    第二节 H乡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类型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偶遇型参与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依附型参与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义务型参与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服务型参与第34-35页
    第三节 H乡农民主体的文化角色定位及其相互关系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文化群演者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舆论引导者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情感治愈者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文化旁观者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文化角色间的相互关系第37-39页
第四章 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的逻辑分析——基于原始经验数据的实质理论研究第39-57页
    第一节 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的逻辑起点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凑热闹”式心理焦虑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“会亲友”式情感认同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“聚品味”式文化分层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“潜规则”式利益联结第42-43页
    第二节 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的逻辑隐忧第43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文化体制“弱运转”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本土文化“弱替代”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社会力量“弱支持”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文化空间“弱承接”第49-51页
    第三节 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的逻辑模型第51-5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动机差异与供需错位:农民主体弱参与的逻辑起点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功能失范与内生失效:农民主体弱参与的逻辑隐忧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的逻辑模型建构第54-57页
第五章 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的模型重构及逻辑阐释——基于文献比较的形式理论研究第57-67页
    第一节 理论借鉴与模型重构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场域-惯习理论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公民参与阶梯理论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农民主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弱参与的模型重构第59-62页
    第二节 伦理惯习逻辑:家庭场域弱参与的政府训导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家庭场域、伦理惯习以及政府训导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义务型参与——封闭空间的责任取向弱参与第63-64页
    第三节 契约惯习逻辑:社会场域弱参与的知情依赖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社会场域、契约惯习以及参与知情第64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依附型参与——开放空间的利益取向弱参与第64-65页
    第四节 品味惯习逻辑:社区场域弱参与的伙伴可能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社区场域、品味惯习以及合作伙伴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服务型参与——过渡空间的兴趣取向弱参与第66-67页
第六章 结语第67-69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结论第67-68页
    第二节 研究不足第68页
    第三节 研究展望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4页
附录第74-85页
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85-86页
致谢第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密尔功利主义思想新探--论功利与博爱的暗合
下一篇:日本行政评价制度评析及启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