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7-10页 |
| 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| 中英文缩略词表 | 第14-15页 |
| 引言 | 第15-17页 |
| 临床研究 | 第17-22页 |
| 1、病例来源 | 第17页 |
| 2、病例选择标准 | 第17-18页 |
| 2.1 纳入标准 | 第17页 |
| 2.2 排除标准 | 第17页 |
| 2.3 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| 第17-18页 |
| 3、病情程度分级标准 | 第18-19页 |
| 3.1 子宫复旧检查评分标准 | 第18页 |
| 3.2 中医症候评分标准 | 第18-19页 |
| 3.3 病情程度评分标准 | 第19页 |
| 4、治疗方法 | 第19页 |
| 5、观察指标 | 第19-20页 |
| 6、观察记录方法 | 第20页 |
| 7、疗效评价 | 第20-21页 |
| 8、不良反应观察 | 第21页 |
| 9、统计学处理原则 | 第21-22页 |
| 研究结果 | 第22-31页 |
| 1、一般情况 | 第22-25页 |
| 1.1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| 第22页 |
| 1.2 两组患者孕次比较 | 第22-23页 |
| 1.3 、两组患者产次及剖宫产顺产率比较 | 第23页 |
| 1.4 、两组患者孕周比较 | 第23页 |
| 1.5 、两组患者术前子宫三径线比较 | 第23-24页 |
| 1.6 、用药前中医症候总积分比较 | 第24页 |
| 1.7 、两组患者术前红细胞比较 | 第24页 |
| 1.8 、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比较 | 第24页 |
| 1.9 、两组患者术前白细胞比较 | 第24-25页 |
| 1.10 、两组患者用药前中医症候分布比较 | 第25页 |
| 2、结果 | 第25-30页 |
| 2.1 、子宫复旧情况比较 | 第25-28页 |
| 2.1.1 、子宫复旧总积分分级分布比较 | 第25页 |
| 2.1.2 、术后用药后子宫复旧各项积分比较 | 第25页 |
| 2.1.3 、术后阴道流血持续时间比较 | 第25-26页 |
| 2.1.4 、术后阴道流血量比较 | 第26-27页 |
| 2.1.5 、两组患者术前、术后子宫三径线情况比较 | 第27页 |
| 2.1.6 、术后用药后B超下子宫积液情况 | 第27页 |
| 2.1.7 、术后用药后B超下宫内稍强回声情况 | 第27-28页 |
| 2.2 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| 第28-30页 |
| 2.2.1 、中医症状总积分比较 | 第28页 |
| 2.2.2 、中医综合疗效比较 | 第28-29页 |
| 2.2.3 、治疗前后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| 第29-30页 |
| 2.3 血液细胞学积分比较 | 第30页 |
| 3、安全性检测与不良反应 | 第30-31页 |
| 讨论与分析 | 第31-38页 |
| 1、对无痛人流后症状实施药物干预,以促进子宫复旧的必要性 | 第31-32页 |
| 2、五加生化胶囊方药分析 | 第32-34页 |
| 3、临床疗效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4、不足与展望 | 第36-38页 |
| 4.1 、不足 | 第36-37页 |
| 4.2 、展望 | 第37-38页 |
| 结论 | 第38-3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39-40页 |
| 文献综述 | 第40-4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6页 |
| 附录 | 第46-4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| 第49-50页 |
| 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