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前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部分 临床实验设计 | 第12-17页 |
一.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二.病例来源 | 第12页 |
三.诊断标准 | 第12-14页 |
3.1 诊断标准 | 第12-13页 |
3.1.1 桡骨远端骨折诊断依据 | 第12页 |
3.1.2 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标准 | 第12页 |
3.1.3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依据 | 第12-13页 |
3.2 纳入标准 | 第13页 |
3.3 排除标准 | 第13页 |
3.4 终止标准 | 第13页 |
3.5 中医证型 | 第13-14页 |
四.研究方案 | 第14页 |
4.1 分组方法 | 第14页 |
4.2 样本量的估算 | 第14页 |
4.3 治疗方案 | 第14页 |
五、观察指标 | 第14-15页 |
六、质量控制 | 第15-16页 |
七、统计分析 | 第16-17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结果及分析 | 第17-22页 |
2.1 研究资料统计及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2 研究结果统计及分析 | 第18-22页 |
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| 第22-29页 |
3.1 对照组治疗方案的选药原则 | 第23-24页 |
3.2 祖国医学治疗“骨痿”的用药分析 | 第24-27页 |
3.2.1 使用“益气续骨合剂”治疗“骨痿”的确立 | 第24-26页 |
3.2.2 “益气续骨合剂”方解 | 第26-27页 |
3.3 疗效分析 | 第27-29页 |
结语 | 第29-30页 |
一.课题结论 | 第29页 |
二.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1 | 第30-32页 |
文献研究 | 第32-41页 |
一、现代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| 第32-35页 |
1.1 骨质疏松症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| 第32页 |
1.2 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| 第32-33页 |
1.3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评价标准 | 第33-34页 |
1.4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| 第34-35页 |
二.祖国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| 第35-39页 |
2.1 历史渊源 | 第35-36页 |
2.2 “骨痿”的病因病机 | 第36-37页 |
2.3 “骨痿”的辨证分型 | 第37-38页 |
2.4 “骨痿”的中医治疗 | 第38-39页 |
参考文献2 | 第39-41页 |
附表1 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| 第41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