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制药化学工业论文--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--碳水化合物、糖(醣)及脂类论文

杏鲍菇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氧化和抗肿瘤的功能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食用菌多糖概述第10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食用菌的营养成分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食用菌多糖的结构性质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食用菌多糖的药用价值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食用菌多糖的开发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2 食用菌多糖的制备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食用菌多糖的提取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食用菌多糖的分离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食用菌多糖的纯化第16页
    1.3 杏鲍菇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杏鲍菇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杏鲍菇的活性成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杏鲍菇多糖的研究现状第18页
    1.4 本课题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选题依据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内容第18-20页
第2章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和单糖组成分析以及抗氧化活性测定第20-3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0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. 实验材料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. 实验试剂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. 实验仪器设备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多糖得率测定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多糖除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HPLC-UV分析单糖组成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5 抗氧化能力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2.4 结果与讨论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杏鲍菇多糖提取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杏鲍菇多糖总糖含量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单糖组成结果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抗氧化能力结果第26-2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3章 杏鲍菇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表征第30-44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0页
    3.2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. 实验材料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. 实验试剂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. 实验仪器设备第30-31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. PEP的DEAE-52纤维素柱层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. G-10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HPLC-UV分析PEP-1、PEP-2的单糖组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紫外吸收光谱(UV)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红外波谱(IR)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分子量的测定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第34页
    3.4 结果与讨论第34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PEP的DEAE-52纯化结果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G-100葡聚糖凝胶纯化结果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PEP-1、PEP-2的单糖组成分析结果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紫外扫描(UV analysis)结果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5 红外波谱扫描(IR analysis)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6 PEP-1、PEP-2分子量测定结果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7 PEP-1、PEP-2电镜扫描观察第41-42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2-44页
第4章 杏鲍菇多糖级分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第44-56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4页
    4.2 材料与仪器设备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实验材料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实验试剂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仪器设备第45-46页
    4.3 实验方法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LDH法检测细胞毒性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Annexin V-FITC/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6 细胞内活性氧的检测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7 统计与分析第49页
    4.4 结果与分析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细胞存活率测定结果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细胞毒性分析结果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细胞形态学变化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细胞周期分布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检测第54-5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5-56页
第5章 结论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70页
致谢第70-72页
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PAN原丝取向与碳纤维模量的相关性研究
下一篇:醇类化合物一锅法合成酰胺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