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无线通信论文--移动通信论文

基于射线跟踪法的确定性信道平台实现及验证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与挑战第10-12页
    1.2 无线信道建模的意义与发展第12-13页
    1.3 射线跟踪法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4 论文主要内容及安排第15-18页
第二章 信道建模基本理论及信道测量第18-32页
    2.1 信道传播理论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自由空间传播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反射和透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绕射第20-21页
    2.2 信道测量平台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Propsound测量平台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测量天线第23-24页
    2.3 测量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第24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信道冲激响应的提取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功率时延谱有效信号的选取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时延域参数的提取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空间角度域参数的提取第28-31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三章 射线跟踪平台构成及实现第32-50页
    3.1 三维场景建模第33-37页
    3.2 几何计算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直射与反射射线确定原理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绕射射线确定原理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透射射线确定原理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射线有效性判断第41-42页
    3.3 电场计算第42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射线基坐标系介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反射电场计算原理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透射电场计算原理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绕射电场计算原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天线响应耦合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图形用户界面设计第48-4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四章 基于射线跟踪平台和测量数据的信道特性对比分析第50-60页
    4.1 室内会议室场景传播特性分析第50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传播机制分析第51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时延扩展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角度功率谱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角度扩展第56-57页
    4.2 本章小结第57-60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0-62页
    5.1 论文总结第60-61页
    5.2 未来展望第61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6页
缩写说明第66-68页
致谢第68-70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速光通信系统中QC-LDPC码的设计与构造
下一篇:LTE-V系统的同步与频偏估计算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