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1.1 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 | 第9-10页 |
| 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| 1.2.1 小冰期 | 第10-11页 |
| 1.2.2 近百年来的升温 | 第11-12页 |
| 1.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| 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2-13页 |
| 1.3.2 技术路线 | 第13-14页 |
|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14-19页 |
| 2.1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14-15页 |
| 2.2 气候 | 第15页 |
| 2.3 土壤与植被 | 第15-16页 |
| 2.4 冰川 | 第16-17页 |
| 2.5 喀纳斯湖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7-19页 |
| 第三章 研究材料及分析方法 | 第19-26页 |
| 3.1 野外样品采集 | 第19页 |
| 3.2 碳同位素 | 第19-22页 |
| 3.2.1 样品处理与实验室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3.2.2 碳同位素的二氧化碳校正 | 第20-21页 |
| 3.2.3 植物碳同位素的环境意义 | 第21-22页 |
| 3.3 粒度 | 第22-25页 |
| 3.3.1 粒度测量 | 第22-23页 |
| 3.3.2 粒度环境意义 | 第23-24页 |
| 3.3.3 粒度分析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3.4 年代测试 | 第25-26页 |
| 第四章 实验分析结果 | 第26-35页 |
| 4.1 AMS~(14)C年代序列的建立 | 第26-28页 |
| 4.2 碳同位素 | 第28-29页 |
| 4.3 粒度 | 第29-35页 |
| 4.3.1 粒度结果 | 第29-31页 |
| 4.3.2 粒级-标准偏差结果 | 第31-32页 |
| 4.3.3 粒度端元分析结果 | 第32-35页 |
| 第五章 岩芯KNS15E记录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| 第35-46页 |
| 5.1 岩芯KNS15E碳同位素记录的气候波动 | 第35-41页 |
| 5.1.1 岩芯KNS15E碳同位素的环境指示意义 | 第35-37页 |
| 5.1.2 碳同位素记录的气候波动与区域对比 | 第37-41页 |
| 5.2 岩芯KNS15E粒度端元结果记录的环境变化 | 第41-46页 |
| 5.2.1 岩芯KNS15E粒度的环境指示意义 | 第41-42页 |
| 5.2.2 岩芯KNS15E粒度端元结果记录的环境变化 | 第42-46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46-48页 |
| 6.1 结论 | 第46-47页 |
| 6.2 问题及展望 | 第47-48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8-56页 |
|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6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页 |